宁雨安望着眼前的雕塑,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回忆着方成跟她科普过的物理学史。 每次她脑子里想着和方成有关系的事情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溜达到这个雕塑来,但是直到现在为止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觉得这个地方不知怎么地有点特别。 那个雕塑通体都是黄铜色,尺寸并不是很大,长度也就两三米左右。它就这样在路旁的草坪上静静矗立着,和不远处的苏步青雕塑一起掩蔽在高大的树冠下。 如果它不是在一端有一个开口的话,那就可以认为是一个严格的莫比乌斯带。但是很可惜它是断开的,现在只是一个扭曲的长方体条罢了。不过如果真做成封闭的应该在工艺上不太好实现吧,或许可以用浇筑来成型?宁雨安也不太懂这些。 而且她还有一件事情一直都没学明白,那就是莫比乌斯带断掉之后就会立刻增加一个表面,这个事实听起来似乎无法理解,几何图形面的数量和什么有关系? 方成一直跟她说闭合曲面只和棱的数量有关系,但是想让他再进一步证明他就说不出来什么了,想到这里宁雨安感受到了一点小小的胜利喜悦。 方成之前和还她说过,现在人们通常认为无穷大的符号是受到莫比乌斯带的启发而写作“∞”的,毕竟如果有一个人站在莫比乌斯带上,那么他向前走的话永远也走不到尽头,而事实上这个假设是不对的。 仔细一想也会觉得这种生搬硬套的解释非常无厘头,毕竟就算是一个普通的圆环你沿着它的一面走也一样走不到尽头,换言之任何闭合曲面都满足这个条件,根本没必要靠莫比乌斯环来故弄玄虚。 当然还有更直接的穿帮点,那就是莫比乌斯是在1858年发现这种以他名字命名的几何结构的,而无穷大符号是约翰·沃利斯在1655年创立的,这位数学家和牛顿老爷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俩还是剑桥大学的校友,不知道这两个人在历史上有没有见过面。 而且他的年纪比牛顿大多了,牛顿见到他叫一声叔不过分,他也对微积分创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而微积分和牛顿有没有关系倒是真不好说,毕竟英国皇家科学学会质控莱布尼茨剽窃微积分的时候,牛顿已经是那个学会里面举足轻重的会员了,而且裁定莱布尼茨剽窃的报告就是牛顿本人写的。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大科学家的生平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只不过著名科学家在科学上的成就往往可以遮掩他们在人品上的瑕疵。 。。。 “之前外星人跟我说......这个小圆饼本身是一个很强的电磁透镜,我在想一种可能性,就是用它改变整个地球的磁感线分布.......” “啊?你这是要把宇宙射线引到地面上?” 方成对她这个反应没有丝毫的惊讶,这个女生就算是上课的时候也日常抢答老师的问题,甚至有时候在老师问题都没问完的情况下就直接把答案的数字给说出来了,而且几乎从来没出错过。 而如果和她一起做过一段时间科研的话对这种情况早就见怪不怪了。 “你说得对,只不过我想的更具体一点,就是利用从太阳中射出的低能射线,也就是太阳风。” “不过我记得太阳风也不是一直都会有吧......” 如果为了便于大众理解用某种“比喻式的迁移”来描述太阳风的话,大概可以把释放这些粒子的过程理解为烧开水的时候翻上来的气泡破了水蒸气从里面跑出来。而在太阳的表面这个气泡就是冕洞。 就和烧水一样,太阳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气泡在破的,而且就算真的有粒子放出来也只有很小的概率能够不偏不倚地打到地球上。 事实上按照地球的尺寸,投影到太阳表面上的面积能够分到的方向角都不到一度。 要真的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全方位发癫的话,那么地球上的高纬度地区应该24小时都能看到极光才对。 “我昨天吃早饭的时候看新闻了,现在的太阳上正在进行极其强烈的日冕活动,此时此刻都有大量粒子流在被抛向地球。” 。。。 方成能养成这个习惯全是隔壁家的叔叔,也就是宁雨安的爸爸的功劳。 上中学的时候,他们两家的大人为了不用天天早起,约好了间隔一天送这两个孩子坐一辆车上学,每次轮到那个女孩家的时候他总是会直接去隔壁吃早饭,而每天清晨他们家总会雷打不动地放着早间新闻。 据说每天看新闻是宁雨安的父亲在部队里养成的习惯,转业之后他也是一天不看新闻浑身难受。 一开始方成的父母很不愿意这小子去蹭吃蹭喝,感觉有点太麻烦那一家人了,但是对面的家长似乎很欢迎他去,所以方成的爸妈也不好说什么了。 “哎呀我们一点都不麻烦的静姐,他一个小孩能吃多少。再说也正好让方成和雨安交流交流,还能提高一下我家那孩子的成绩。” 宁雨安的家长想让方成去的动机到底是不是成绩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他过去吃饭的动机倒是很纯粹,就是因为自己家做的饭实在是太难吃了。 对方家里的早饭基本上都是精心设计好的,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方成一度怀疑这就是按照海军的标准来的。反观自己家就是白粥鸡蛋挂面,大早上起来本来就没食欲,真吃不下这些东西。 这也是他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厨艺的主要原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