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在西域定下钉子(1 / 2)

原本马灵可以尽快地从西域返回的,但是在播仙镇附近,他刚给李彦仙出了个主意,东喀拉汗国便聚兵围了上来。

东喀拉汗国与高昌回鹘在边境少有摩擦,毕竟都是沙漠、戈壁、荒地,双方只是大致确立了一个势力范围,在与高原交界处,本就是属于三不管的地带。

但平时不管归不管,东喀拉汗国本地的官员听闻李彦仙是从高原上带兵下来的,虽然只有数百骑,那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啊!

万一吐蕃帝国再次复活,西域可就要遭殃了!

于阗城附近的民兵迅速集合,不到两千士兵向着纳昌城而来,东喀拉汗国的国君阿合马派了侄子玉素甫领兵,在纳昌城又聚兵千余,便向李彦仙的活动区域气势汹汹杀来。

李彦仙也没有想到东喀拉汗国的反应居然如此强烈,他还是小瞧了吐蕃对西域东南的影响力。

但既然你要打,我老李奉陪到底!

新汉的武将们都已经有了一股底气,那就是不怕事,只要打赢了,皇帝亲自给兜底,怕个屁啊!

于是知晓东喀拉汗国情况的马灵便临时充当起了军师,若从本意,马灵是不希望与东喀拉汗国交战的,毕竟新汉此时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向西域用兵,李彦仙的任务,也只是巡逻维护青海南道的商路而已。

但蛮夷向来都是畏威而不怀德,若不能稍稍展露一下手段,只怕青海南道在西域附近的商路就会迅速被东喀拉汗国把持,新汉还怎么搞小钱钱?

马灵便给出了建议,西域多沿着河流绿洲修建小城,故而西域诸城人口皆不多,兵力也不盛,只要敢绕行沙漠,就能很轻松杀到敌后。

但问题是,沙漠通行艰难,几乎没有任何补给,且容易迷路、缺水。

李彦仙连昆仑山都翻过,只觉得沙漠算什么,跟着我杀出来的三百汉人和党项人,根本不怕!

于是一番商议后,马灵领一百五十名汉人,并二百名党项、黄头回鹘等小部落牧民,便向北出发,绕了一个大圈,从瀚海流沙的边缘向这支杀来的东喀拉汗国军队背后袭去。

李彦仙则领着剩余的汉人骑兵、党项、沙漠牧民等,护着投靠自已的部落民们,向着昆仑山方向缓缓退去。

作为国王的侄子,玉素甫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知道中原有个西夏、有个取代了大宋的新汉,也知道吐蕃散落不堪,但毕竟隔了一个高原,他并不清楚自已的对手是汉人,仍旧以为是一群在高原竞争落败了的吐蕃人。

若是强盛时的吐蕃王朝来袭,他还要担心一二,只是一群丧家之犬一般的吐蕃人,怕什么?

这个信息上的小小失误,让玉素甫遭遇了一场惨败。

马灵虽然是使者,但汉家使者就没有不搞事的能力,在他的带领了,不足四百骑绕行到了纳昌城附近,补充了水源,抢劫了些粮食,便追在了玉素甫的身后。

带着东喀拉汗国军队绕圈子的李彦仙,眼看玉素甫渐渐偏离了绿洲城池,也杀了个回马枪,与马灵一前一后发起了猛攻。

敢跟着李彦仙从西宁、皋兰二府翻越高原杀到西域,这二百余汉家少年可不是吃素的,西北民风本就彪悍,于是李彦仙本部三百骑兵来回冲杀,很快就将东喀拉汗国的民兵杀得溃散。

玉素甫转身就逃,李彦仙便紧紧追去,将纳昌城东面的一个绿洲小城给强行占据了,并正式打出了新汉的旗号。

得知是中原王朝派来的小股军队,东喀拉汗国立刻派出使者交涉,表示你早点儿公布身份,我等西域小国如何敢与上国作对啊?

李彦仙嗤之以鼻,若非一战将东喀拉汗国打疼了,你们会来求饶?

至此,李彦仙便占据了这座被他强行改名为播仙的小城,在西域打下了一颗钉子。

马灵则带着东喀拉汗国的使者,从祁连山翻越,向中原而来。东喀拉汗国无意与中原为敌,因为他们最大的敌人在西面,故而便打算延续西域的政治传统,寻求中原大国的庇护。

吴用在西宁府仍旧想要对西夏发起经济削弱战,除了重新打通青海两道商路、截流西域入中原的商队外,他还不断派人搜集情报,写了一份很详细的计划。

与马灵深入交谈后,吴用觉得信心更加足了,西夏的支柱型产业就那么几样,而且与中原重合严重,若非西夏占据着地势,这些产业怎么可能竞争得过中原王朝?

于是送走了马灵后,吴用便写了一封厚厚的书信,派人紧急向东京城送来。吴用建议朝廷加大对邢州白瓷的投入,在关中地区发展陶瓷业,加大对西北的茶叶输入,并请求朝廷将青海附近的盐池纳入管理。

吴用从来都不是个心善的人,他的计划就是朝廷加大对陶瓷、白瓷、盐、雕版印刷等行业的投入,就如同当年蓬莱盐取代辽盐一样,通过对西夏重点产业的打击和取代,让西夏在贸易上不得不更加依附中原。

只要伏俟城、西宁城的贸易中心地位再次回到唐朝时那般景象,朝廷不需要投入太多兵力,就可以将青海南北两道的商路维护起来,一旦商路通畅,李彦仙那里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也更有助于打开西域局面。

吴用在西北待得愈久,就越发现修路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