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大战在即(1 / 2)

金国为何缺粮呢?

从阿骨打领兵反抗辽国开始,女真人就已经习惯了抢劫,从辽国那里抢掠一切可用的物资,杀死辽人青壮和老弱,抢走他们的妇孺。

在阿骨打大致平定了西京道、又卖掉了南京道后,辽国南部的大量人口被金国迁徙入辽东,但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百姓被当作奴仆。

辽东向来地广人稀,且天气严寒,土地每年只能够一年一收,在金辽持续的战争中,又损失了大量的农业人口,当初阮小七潜入辽东所见,千里荒芜,现如今的金国也差不多。

所以吴乞买继位之后,并没有急于南侵,而是在辽东各地设军堡,以女真人驻守,负责监督本地,又在汉臣的建议下,解放了一批从南京道掳掠而来的奴仆,转为佃农。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的,辽东地区善农耕的,只有渤海人和汉人,渤海人本就数量不多,且由于被金国征服早,多充入军队,所以农耕生产的,多是汉人。

偏偏金国在西京、南京二道掠夺最多的是各种富户、工匠,总不能让工匠转行去种地吧?大金勇士的兵器铠甲谁来打造?

而金国对草原诸部的减丁,也是延续了辽国时的政策,这就使得除了离金国最近的塔塔儿部外,其余诸部多有反心。

所以金国从立国之初,就与西夏走得是同一种治国方式,那就是先军为主。

金国上层军事贵族从辽国掠夺了大量的钱财,但自身造血功能不齐全,一切都偏重于军工,这样一个半奴隶制的政权,说它是国家都过誉了。

阿骨打在临死之前就看到了这一点,故而他宁肯半卖半送地让出南京道,并愿意与彼时的王伦签订互市贸易。

吴乞买继位后,金汉两国边境日常摩擦不断,但昌黎府的互市从未受到任何影响,因为金国也需要从新汉采购大量的生活必须品,以及相当一部分奢侈品,为了满足国内的需要以及有钱的军事贵族们的享受。

但吴乞买不愿向新汉售卖更多的战马,作为反制,王伦也对出口的粮食、铁锅做了严格的限制。

随着这几年北方天气愈发寒冷,辽东地区甚至四月下旬才能开始播种,若遇到冬季来得早,寒潮袭得快,金国有限的佃农们也无法获得更多的土地收成。

去年金国攻打王氏高丽,逼着高丽送来了一批粮食,但高丽国内土地也同样贫瘠,产出不足,也养不起一个金国的。

粮食不够吃,于是金国官员们迅速分为两派,一部分汉臣建议放开战马贸易额度,从新汉那里获得更多的粮食,并且继续解放奴仆转为农民;另外一派军事贵族们则表示,粮食不够,怕个卵,南下去抢啊!

最终军事贵族们的意见左右了整个金国的政策走向,已经形成抢劫的路径依赖的金国,便迅速开始行动起来。

金兵在燕山三府北方的异动,迅速被汉兵的斥候、哨探、夜不收们侦查到,信鸽和八百里加急迅速将这个消息向东京城传来。

接到消息的王伦简直想要破口大骂,眼下四川、黔中、广西、广东包括湖南、江西南部诸行省的事务还没有处置妥当,有相当一部分前宋留任官员要重新考核调动。

而且西夏也刚刚派来使者,王伦还准备血口大开狠狠勒索一笔的。

为了防备金国必然的入侵,王伦在新汉刚成立不久,就在河北、河东两行省的北部布设重兵,可以说原梁山体系中最能打仗的一批将领都被放在了边地。

朝廷各项物资的转运,也更偏重于这两地,眼下刚刚将西北稳定了,金国又闹腾了起来,就不能再给自已一到两年的准备时间么?

不过王伦也清楚,战争从来不可能指望其中一方的宽限,新生的汉朝从立国之初就从来不怕事,既然要打,那就来吧!

于是礼部联合鸿胪寺,迅速与西夏重新签订了和议,西夏仍旧向新汉称臣,并开放皋兰府互市,开放西夏沙州转入祁连山的道路,凡往来新汉、西夏境内的商队,西夏也必须派出军队护送,保证安全。

西夏必须在三个月内向新汉出售一万匹战马,不得是骟马,必须是市价。被俘的四千白马强军司士兵,要在陇南行省修路一年,然后放回。

这个条件与王伦此前在政事堂与众臣商议的已经放宽了不少,毕竟金国要搞入侵,总得先稳一稳西夏,不能逼迫太甚。

西夏国主李乾顺也捏着鼻子认下了,没办法,战场上赢不了的,到了谈判桌上同样赢不了。

就在汉与西夏刚刚签订和议,吴乞买的命令就送到了兴庆府,要求西夏协助出兵,牵扯汉国在河东方向的兵力。

李乾顺这一次是真的想哭了,宣化府、西凉府被吴用引吐蕃诸部抢劫了一番,黑水城被耶律延禧、忽儿札胡思连续抢劫,与新汉的战争,西夏损失惨重,实在没有能力也没有胆气再出兵了啊!

他只得寻了个借口,只说西夏国小兵寡,情愿摇旗呐喊,并愿意资助一批粮草。

这让金国使者很是鄙夷,他娘的,尔西夏最喜号称“大白高国”,高在哪里?高个屁!

既然西夏不敢出兵,金国使者出言恐吓了一番,便带着李乾顺“主动”赠送的一批粮草向西京道大同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