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岭南设港(1 / 2)

广南东路广东行省的海康府。

这里原本是大宋时期的化、雷二州,但化州辖二县、雷州仅辖一县,故而按照尚书省对行政区划的调整,二州合并,变成了汉朝的海康府。

李俊此时就在海康府的徐闻县。雷州原本辖海康县,但朝廷复设了徐闻县,并命李俊在雷州半岛寻找一处合适的港口。

李俊就是为考察港口而来的。

岳飞从广南西路班师回京后,王伦便派了山士奇为邕州南宁都督府都督,兼领广南西路广西行省巡察指挥使,负责整顿广西行省的诸路兵马。

又派徐宁为广州南海都督府都督,负责整顿广东行省的诸营兵马。

为了快速将二将所领禁军调派岭南,王伦特命福建水师北上,在明州驻扎,由李俊、张顺、张公裕等水师将领,各领船队,护送禁军南下。

李俊将山士奇的队伍送到钦州上岸,便赶往徐闻县而来,他如今出任岭南水师指挥使,受爵镇海侯,童威为宁海伯,童猛为陵水县子,与“太湖四杰”中的两人费保、卜青同受李俊指挥。

“太湖四杰”中的倪云和狄成,则跟随张顺为副将,驻守明州宁波府。

王伦命户部收集了最近十年来北方耕地的亩产量,发现粮食产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南北宋交接时期的降温还在持续。

所以南粮北运势在必行,除了江南、岭南的粮食外,王伦又盯上了大越国、占城、高棉、暹罗等东南诸小国。

因此李俊的任务很艰巨,要从钦州一路到明州,沿海寻找适合大型船队停靠的口岸,哪些港口需要修缮扩建,哪些地方可以设立港口,港口的规模有多大,这都是李俊要操心的事情。

立在徐闻县最南端,隔海相望就是琼州朱崖府,李俊的眉头紧皱。海康府辖区的临海,唯有青阴河口处可以建港口,他觉得若能在这附近找到一处深水良港,对面的朱崖府一旦有军情,便可以第一时间出兵。

可惜啊!

李俊不住摇头,若从占城、大越那里海贸运输粮食,这一处海峡还是比较适合停靠休整的,但朱崖海峡风浪大,他打算去朱崖府看一看。

琼州历来都是大宋发配官员最南端的地方,地广人稀,丛林茂密,多蛇虫,多野人,虽然大宋在这里设了四个县,但全岛户数不足九千,在籍人口不到三万。

不过新朝成立后,这里的人口就多了些,因为蔡京以及两个儿子的家眷都被发配到了这里。

按照尚书省的设计,假设粮从东南运来,可以依次在钦州宁越府、广州南海府、泉州清源府经行,在明州宁波府靠岸。

这其中钦州至广州一段,还是需要增设一处港口的。

尚书省并未指定具体在何处设港,专业的事情需要交由专业人士去做,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李俊的头上。

于是数日后,李俊的船队便在琼州朱崖府琼山县外靠岸。

琼山县作为琼州州治所在,是整个琼州人口最多、最为繁茂的县城。听闻朝廷水师至,朱崖知府、琼山知县等官员纷纷来迎。

岭南两个行省,官员大多由前宋官吏留任,朝廷只来得及派了使者安抚,相关的吏治尚且来不及整顿。

李俊没有拒绝本地官员的好意,休息了一晚上之后,便带人在琼山县海岸各处巡视了起来,一直巡视到东面的文昌县。

他遇到了不少被宋朝称为黎洞人的少数民族百姓,这些黎人与汉人接触久了,已经接受了部分汉化,便被官府视为“熟黎”,允许他们到汉人定居点附近居住,与汉人贸易,并不再区别对待了。

李俊能够感受到朱崖府官员对他表面热情、背后隐藏的那种疏离,毕竟谁都知道,在朱崖做官,跟发配没什么两样,故而大宋更习惯于任用一些黎人为吏,负责协助极少数愿意来这里的汉官治理百姓。

在岛上呆久了,与陆地诸府县又不相通,这些官员的消息很闭塞,甚至认为此时的宰相还是蔡京,朝廷发生的大事,便被曲解成为赵佶任用的征东大将军王伦篡夺了朝政,行伊尹、霍光事。

李俊只得耐心地给官员们讲述了梁山如何起家,北方发生了哪些大事,为何改了国号,顿时让与会官吏们个个大惊失色。

“陛下善待百姓,欲使民间富足,汝等在此为官辛苦,且用心做事,做出成效时,总会升官的!”

李俊详细介绍了朝廷的吏员考试,听闻小吏可以通过考试升为官,许多官吏的眼神都亮了!

吏员考试在岭南以北不怎么受欢迎,但是朱崖府需要啊!这里最缺的就是官吏,为此知府不得不延续以往的传统,聘用被发配至此的朝廷官员为幕僚和临时佐官。

李俊便将此事记在了心里,打算下次上报京师时一同送达,他心里也隐约有些想法,觉得朝廷完全可以在边疆地区大力推行吏员考试,从而选拔官员,至少也能变土官为流官不是?

在朱崖府考察了一个多月,李俊便领船队离开,快要春节了,他也得赶回南海府水师驻地,毕竟这两年来他几乎一直在海上奔波,也该稍微休息一下了。

李俊最终还是决定在琼山县设一处中转的码头,朱崖府人口太少了,若要吸引汉人百姓前来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