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将军有死而已(1 / 2)

王禀于是又给童贯写了一封诚恳的书信,分析了河东局势,说明了马关城的重要性,希望童贯能够拨付些粮草和士兵,他情愿为太原百姓死守南面。

信送出去的第二天早上,天色刚明,王禀就被部将唤醒,那部将急切地说:“将军,贼兵围城!”

王禀先去了北城,看到一支约百余骑的梁山骑兵在城外巡哨,转到西门,那里也有一支千余人的军队驻守,四门转过,唯独南门外并不一个梁山士兵。

王禀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因为粮草缺乏,为了减少消耗,不但定量配给食物,还有意减少了士兵的操练,唯独没有削减的就是外派的斥候探马。

但这些斥候探马无一来报,而且梁山大军悄无声息地一夜之间骤至,只说明一个事实:那些探马凶多吉少了!

大约是发现了城头王禀领人在巡视张望,很快就有十余梁山骑兵打了白旗向东城门下奔来。

王禀阻止了城头守军放箭的打算,只是微皱着眉头,盯着奔行而至的骑兵,似乎想要看出这梁山骑兵究竟与朝廷骑兵有哪里不同。

“这梁山贼将,派了右军来做甚?”一个部将好奇地问,按照大宋制度,一军的右营,往往张白旗以作为区分。

“这是信使!”另一个部将没好气地说,大宋的白旗有多种含义,可不仅仅是区分诸部的。

王禀心头一沉,连旗号都认不明白,这就是他仓促之间招募所得官兵的基本素质,是能战敢战,但距离一支强军或者精锐还差得太远了。

“河东路宣抚司都统制王将军可在么?”眼看城头并未放箭,前来的史文恭亲卫也大着胆,在城下大呼。

“你是何人?”自有人替王禀回话。

“某乃征东大将军名下静朔将军史文恭亲卫,特来为我家将军传话,我征东大将军曾夸王将军忠贞纯良,乃国家之重臣名将,故而不忍相逼,若王将军愿降,我军必以礼相待!”

静静地听完,王禀坚定地摇摇头,他阻止了部将想要为他继续传话的意图,大声喊道:“既知王某忠心国家朝廷,又何必来劝降?回去告诉史文恭,王禀宁死不降!”

那亲卫倒也干脆,只是略一拱手,便拨马转身便回。

“传令诸将,坚守城池,城中青壮人等,也来协助守城!”王禀盯着远处微微升出山头的半轮红日,下达了命令。

史文恭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不到半个时辰,三面城墙就一起发动了进攻。王禀看着散兵阵型、扛着梯子乱糟糟地奔来的梁山士卒,反而抬头看了看天空。

那里一团黄色烟雾已经被晨风吹稀吹散,想起刚刚听到城外此起彼伏的牛角号声,似是在呼应一般,王禀苦笑地摇摇头,大宋朝的工匠也能制作烟花,但有谁会将他用在战场上呢?

王伦亲自领兵攻城时,往往喜欢在野战取胜或者守城官兵不敢出城后,便令挖掘地道、填充火药进行城墙爆破,这个方法需要先建立武力优势,虽然挖掘地道很辛苦,但胜在破城快。

只是这个方法并不总是适用于所有的攻城情况,挖掘地道的队伍,需要懂得土壤、土质,似马关城这样的小城,挖掘地道反倒不如直接攻城攀爬来得快。

史文恭并不了解王禀,但王伦认为他是名将,舍不得杀害,史文恭便收集了些杂七杂八的关于王禀的情报,只觉得此人果真配得上名将二字!

手下的朝廷禁军不堪大用,能够短时间内招募青壮组成一军,而且迅速将来袭的田虎大军反推回去,这样的表现在朝廷军官行列当中都是极其少见的。

梁山军虽然在占据河北两路大部分州县后再次扩军,但军队整体的战斗力和实力并没有削弱太多。

王伦扩军新建一营,往往从老营中抽调部分精干士卒,这样新营的基层骨干军官就能够迅速搭建起来,而且选派的士卒,也多是至少经过一年军事训练的新兵,也大多有参与剿匪、协助本地治安的经验。

梁山军的日常操练,频率和项目都是朝廷官兵的数倍,后勤保障有力,史文恭并不觉得马关城有多么难以攻下。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第一轮试探性地进攻后,负责攻打西门的陈达,在第二次进攻就冲上了城头。

马关城的城墙并不高大,王禀当初南下武乡县时,就曾去信太原知府,希望修缮加固一番,但随着童贯到来,这个建议就无疾而终。

郭药师兵败身死后,王禀自知威胜军难以守下,便退至此城,偏偏又被童贯断了粮草,就是想要修缮城墙,他也没这个本钱。

守城的官兵也的确敢战,但他们只是几个月前被王禀招募而来的百姓青壮,满打满算受训不过一个来月,靠着王禀的指挥,在与田虎大军的战斗中成长,终究还是比不过史文恭带来的梁山精锐。

听闻西门被攻破,王禀并不感到意外,能近乎全歼常胜军的梁山,若连这般本事都没有,那简直是个笑话!

于是他亲自领预备队支援西门,但陈达已经打开了城门,吕方领骑兵冲入城内,一千余梁山士卒一拥而入,王禀被逼得一面指挥防御,一面向后退去。

他打算据城中官衙死守,虽然梁山军“围三阙一”,南门外看似没有梁山士卒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