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一个年字忙一年(1 / 2)

张俊平带着黄雪在王府井人民商场转了好一大一会,什么东西都没买。

不是张俊平舍不得钱,也不是他手里没有票。

各种票据,张俊平手里有不少。

这年头,买什么东西都要票,张俊平不差钱,自然不会委屈自己,又有李成儒、金永顺两个御用采买,各种票据都通过两个人买了不少。

这可是去老丈人,自然要捡好的、还要称心的买。

只是,这个年代的东西他大都看不上眼。

衣服土的掉渣,男装就一个款式,中山装,颜色也很单调,藏蓝、藏青、浅蓝或者黑色。

女士衣服款式也很少,颜色稍微多点,有了红黄蓝等颜色。

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么一对比,就知道特别特服装城为什么生意那么火了。

那里面的衣服可都是张俊平亲自设计,李成儒找工厂定制的。

不光款式多,色彩也要鲜艳的多。

特别特生意非常火爆,进了腊月本就是服装生意的旺季,此时特别特服装城内,挤满了顾客,一百五十个营业员忙的团团转,就连李成儒都亲自上阵担任起了导购。

现在的特别特可不是前世那个三层楼的,张俊平有着超前的眼光,魄力自然比李成儒更大。

这个年代这么的沿街门面可不好找,还要位置合适。

最后还是张俊平出面,买下了王府井街道牛奶厂的沿街办公楼,改建成了现在的特别特服装城,上下三层一个两千一百个平方。

特别特生意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特别特买东西,不要票,这和张俊平的家具店差不多的原因。

这年头,老百姓虽然工资不高,可同样这年头的消费水平也不高。

一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就能养活一家四五口人。

家里要是有两个人赚钱,那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因为这个年代买东西都要票,所以很多人日子过的紧紧巴巴,并不是因为钱不够,而是票不够。

也因为票不够,所以很多人家里攒了不少的钱。

以前,十年大时代的时候,有钱不敢花,现在改革开放了,兜里的钱也敢花了。

家具、衣服什么的,虽然贵,但是咬咬牙也能买得起,毕竟这都是结婚必须品。

有句话说的很到位,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的消费能力。

张俊平和黄雪在店里站了好一会,李成儒才忙完,过来打招呼。

“张兄弟,弟妹来了?”李成儒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李哥,生意不错啊!”

“那是,这进了腊月就没闲着的时候,这还是紧急又招了五十个人才应付下来。”说到店里的生意,李成儒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满满的都是幸福的苦恼。

“年底多给大家伙发点奖金,咱们可不是黑心资本家,人家付出了,咱们要对得起人家的辛苦。”

“这您放心,我老李可不是黑心的,年底除了工资奖金,我老李每人都发一个大红包。”李成儒拍着胸脯大声保证道。

听了张俊平和李成儒的对话,忙碌的营业员,脸上的笑容更加温柔,对顾客的询问也变得更加耐心。

“有一件事,我得检讨,当初没听您的话,准备的货源不足,恐怕撑不到年底就没东西可卖了。”李成儒有些尴尬又有些自责道。

张俊平很想刺挠李成儒几句,货不够卖的,损失最大的可是他。可是最后还是摇摇头,“今年就算了,现生产也来不及了,明年准备充分点吧!”

想当初,张俊平直接在李成儒的生产计划上翻了十倍,李成儒魄力可没这么大,自然不敢全盘按照张俊平的计划来。

“我也是糊涂了,现在日子好了,咱们老百姓谁家过年不买件新衣裳。”虽然张俊平没多说,但是李成儒还是很自责。

“咱老百姓,辛苦一年,可不就为了过个年?哪怕平时再苦再累,只要一家人能守在一起过年,那就是幸福的。

咱中国老百姓是最勤劳最善良也是最容易满足的,过年能有一件新衣服,一顿团圆饭,就能抹去一年的疲惫。”看着掏钱时虽然肉疼,但是依然满脸洋溢着幸福的顾客,再想想后世春运的拥堵,张俊平颇有感触的点头道。

“这位同志说的精辟,有句老话说的好,谁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咱老百姓不怕苦,就怕没盼头!”旁边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插话说道。

这名戴眼镜的中年人,一身中山装,气度不凡,任谁一看就知道这是位国家干部,而且是一位身份不低的军装干部。

因为,这位中年人虽然带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但是腰板挺直,虽然笑容温和,但是气势很硬。

这样的气势,只有在军转干部身上能够体现。

建国前,建国初期的军队上的政工干部那也个个都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管民的。

看到张俊平和李成儒看向他,中年人温和一笑,带着歉意说道:“不好意思,刚才听两位说话,说的挺好,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呵呵,无妨,我和李哥也是闲聊,同志来买衣服?听您口音不像人只是一时又说不上是哪里的口音!”张俊平冲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