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3G时代拉开帷幕(2 / 3)

有如此数量的通信卫星。

如果将整个国家的通信条件,比做事是一条马路。

那么在其他国家还在双向车道上努力向着四车道拓展的时候。

国内天生就是一条三十二车道的超级大道!

这也是为什么蒋翰书他们没有着急去做通信带宽拓展开发研究的原因所在。

他们现在拥有的条件,足够他们在这条技术路线之上钻研到下一代通信技术标准,也就是4G通信成熟的时候。

“下一代卫星通信终端,最近研究的怎么样了?”

距离张星扬上一次前往通信研究所,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

在了解完通信研究所对于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开发情况之后,张星扬对于卫星通信终端更加感兴趣了。

毕竟他们的这些技术,都是要在卫星通信终端之中体现出来的。

“目前开发的还算是顺利。”

蒋翰书并没有给出什么坏消息:

“我们最近在进行越区接力切换技术的开发。”

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手机业务比较繁忙或者是车载用户。

因为这两者都需要在不同的通信站之间进行切换。

“卫星通信终端会通过智能天线对用户的方位和距离进行大致的定位。”

“卫星可以通过用户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移动到另一卫星覆盖范围。”

“然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换。”

“如果判断需要进行切换,那么将会把信息传输给另一卫星,并做好切换准备。”

“转移在越区切换之前将会与认定的基站同步,并报告网络,由自动控制台完成越区切换。”

蒋翰书简单地解释了一下,他们对于接力切换的技术研究。

实际上,从这项技术也可以看出,它主要还是为了解决目前通信系统遇到的问题。

是的,目前的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也是有不少的问题。

这之中,比较严重的首先就是在超大城市之中的通信饱和问题。

以常住人口上千万的东海市为例,移动用户有数百万之巨。

虽然在这座城市之上部署着数十颗通信卫星,但是现在也越来越难以应对它日益增长的用户数量。

尤其是在通信比较频繁的白天,常常会出现频段数量不够的情况。

这就造成了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体验感不佳,即打电话需要数十秒钟的时间等待有可以使用的通信频段给他使用。

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么点时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在张星扬和蒋翰书这种技术人员的眼中,这样长时间的等待几乎是无法忍受的。

其实从整个东部地区来看,通信频段是完全足够数千万用户使用的。

因为在其他的城市之中,这样的通信饱和时间非常短暂,而且每个城市之间的用户高峰时间段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如果能够让用户在通信卫星之间转换,那么就能够大大提升同时接入的用户数量。

在用户拨出电话的时候,其实是最先接入到距离最近的通信卫星,但是因为人口密度的问题,总有那么几颗卫星的频段几乎时时刻刻都是满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些区域的用户,拨打电话会出现长时间等待的重要原因。

但是现在,蒋翰书他们开发的这项技术,将会极大的缓解这样的情况。

这当前卫星频段饱和之后,将会把用户自动转接到临近的其他空闲卫星之上。

和地面基站受限于地球自身曲率,远距离高效传输比较困难不同,卫星传输本身都是在太空之中进行,能够更加迅速流畅地完成信号切换。

不仅仅是繁华地区存在信号切换的问题,一些车载卫星通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在车辆驶出一颗卫星的通信范围的时候,有时候因为移动速度较快的原因,下一颗卫星还没有完成联通。

这样的情况之下,就会出现一个短暂的信号丢失时间。

实际上,这个时间非常的短暂,至多就只有几秒钟的时间。

对于这个时候的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没有怎么注意到这个问题。

但是蒋翰书他们,还是对这种情况做出了针对性质的改进。

“在用户即将脱离这颗卫星的范围之前,根据智能天线的定位信息,卫星将会自动测算距离用户最近的下一颗卫星,并且完成两者之间的信号转移工作,保证用户的通信不会出现掉话的情况。”

蒋翰书给张星扬详细讲解了一下,在技术上的解决方案。

“现在新的卫星个人终端试生产情况怎么样?”

在了解完了技术情况之后,张星扬摸了摸自己带着胡茬的下巴询问起生产上的问题。

在确定了通信研究所不会参与到手机的生产之中后,张星扬给他们的定位就是零部件供应商。

并且在通信研究所的城市,还建立起一个规模不小的生产园区。

不过相比较起张星扬之前接触过的工业园区,这个园区并不是很大,而且每年的生产值也不是很高。

尤其是相比起每年产值数百上千亿的碳纤维材料生产基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