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探月计划嫦娥工程(2 / 3)

背面看一眼。”

“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荣耀。”

张星扬在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流露出十分罕见的狂热。

对于他来说,登陆月球背面,是他距离记忆之中时代更近一步。

在二十二世纪,人类对于太阳系的开发已经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阶段。

对于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整个太阳系之中最大卫星的开发计划,也是层出不穷。

月球正面,是无数的科研实验室,以及氦三生产中心。

在二十一世纪末期,人类已经完成了热核聚变发电技术,而氦三作为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燃料,一跃取代了曾经的化石能源,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高效的能源。

建立在月球众多环形坑之内的氦三生产基地,在二十二世纪也拥有着如同二十世纪高品位油田一样的地位。

而在月球背面,则是数不清的自动激光防御站。

它们配合着环绕在地球外层轨道之上的自动动能弹头防御网,组成了地月系统绝对防御圈。

任何直径超过十厘米的目标,都会在太空监控卫星发现之后,被防御网烧成宇宙之中的一缕青烟。

从这套系统完成的那一天起,除了人为控制的卫星坠向大地之外。

地球之上,再也看不到自然形成的流星。

不过,自然流星的光芒,哪里比得上人为控制的流星来得绚烂?!

在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曾经掀起过一阵流星雨热潮。

那时候,社会上的青年男女婚礼之上,都是要有流星雨存在,才足够浪漫。

就好像是如今婚礼必须要有爆竹烟花一样,那时候婚礼上放流星雨也是一股潮流。

当然这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很简单。

主要还是因为部署赤道地球同步轨道之上的太空电梯建设完毕。

从地球之上向太空运输物资的成本,几乎低到了二十世纪火车货运的水平。

这就导致,即使是发射一堆能够在燃烧情况下散发出五颜六色光芒的金属,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生意。

这就是绚烂流星雨的来源。

对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这样一场流星雨的价格并不高昂,唯一比较困难的就是发射时间和地点。

在稍微回忆了一番未来之后,张星扬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在。

现如今载人航天都还没有完成,对于自己来说想要实现这些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脑海之中,即使是太空电梯这样的工业奇观级别建筑,都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张星扬也从来没有和别人透露过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

虽然自己能够完成太空电梯关键技术,高强度超长碳纳米管的研制工作。

但是这样一个太空奇观,其实是毛熊和鹰酱在国力最强盛的时候,都不一定能够支撑得起。

最为要命的是,太空电梯是必须要建设在赤道地区的。

目前赤道地区的安全环境,并不适合建设这样高度危险的超大工程项目。

与之相比,月球永久科研站都要靠谱很多。

毕竟即使是射程最远的洲际弹道导弹,也不能够跨越三十多万公里的距离,攻击到月球之上的目标。

“月球背面探测计划,和正面探测计划不同,因为受到月球自身的阻碍,我们无法和月球背面取得直接通信。

所以,在进行月球背面探测计划之前,我们还需要发射一颗地月中继通信卫星。

用来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信号中继工作。”

信号问题,也是探索月球背面十分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毕竟虽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活动的时候能够根据内部设置的程序进行活动,采集月球表面的各项数据。

但是采集数据并不是探测计划的真正目标,收货数据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如果数据采集到了,但是无法返回,那么和没有采集到数据,又有什么区别?

不过月球背面中继通信卫星的难度也是很大的,鹰酱就曾经数次提出研制中继通信卫星,但是都因为技术原因和资金问题,不了了之。

甚至到了二十年代的时候,鹰酱“重返月球计划”虽然制定了登陆月球背面的计划,但是因为技术上的落后,只能够租用国内的月球背面中继通信卫星。

“中继通信卫星难度不小吧,到现在世界上都还没有国家能够搞出来。”

“我们搞得定吗?”

会议室之中,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毕竟这时候国际之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所以大家对此还是抱有一定程度之上的怀疑。

“中继卫星的难点,确实是存在的。”

张星扬顿了顿之后,缓缓地解释道:

“但是,主要的难点其实是在轨道方面。”

“因为要同时保证月球背面和地面之间的通信流畅,这对于轨道的要求很高。”

“不过对此,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计算,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运转的卫星,能够很好地保证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的通信问题。”

地月拉格朗日L2点,和大多数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