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海的风可以吹到太空吗(1 / 2)

碧海蓝天,虽然没有细软的白色沙滩,但是也有嶙峋怪立的黑色岩石。

深秋时节,在这祖国南端的岛屿之上,还是能够感受到盛夏的余韵。

即使是时不时从海上吹来的风,也没有内陆的萧瑟之感。

“感觉龙楼的温度,比西昌基地的温度还要高一些。”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虽然已经是十一月份,但是穿着长袖长裤的耿博依然感觉十分炎热。

一边用上衣的下摆给自己扇着风,一边忍不住将龙楼镇的气温和西昌做着比较。

张星扬虽然同样穿着长袖的蓝白色航天制服,但是却并没有像耿博那样怕热。

甚至领子上的扣子都系的死死的。

“龙楼所在的纬度,比西昌还要更低一些,已经是热带地区了。”

“热一点也是正常的。”

现场除了张星扬和耿博之外,还有不少的人。

包括航天部门的主管领导孙洪涛,土地主管部门领导李瑞安,当地的领导,以及他们所携带的随行人员。

这一次张星扬来到这里的身份,和之前有着不小的区别。

在之前的很多时候,虽然张星扬实际上负责着低轨道卫星通讯网络的众多事宜,但是上边毕竟还有陈仲琰这个大佬管着。

自从陈仲琰在生前,向国家推荐张星扬成为低轨道卫星通信网络的实际负责人之后。

因为考虑到张星扬的年龄问题可能不足以服众,所以明面上的主管领导变成了孙洪涛。

但是大家都知道孙老是不可能管理到低轨道卫星通信网络项目的众多细节的,这些工作也基本都放给了张星扬进行。

而这一次,这么多的人来到国内南端的大岛之上,为的就是给低轨道卫星通信网络项目的新发射场进行选址。

一期工程的四十颗卫星,毕竟数量很少,只需要两发火箭就能够发射完毕。

所以并不是很需要专门建设一个新的发射场。

但是二期工程的目标,就是建设完成国内的卫星通信网络。

需要发射超过四千颗卫星!

至于更加遥远的三期工程,更是要在太空之中部署超过五万颗卫星,要来覆盖全世界!

即使是运载能力十分强大的鸿雁火箭,每次能够发射超过三十颗卫星进入太空。

二期工程也需要超过130次发射任务,才能够完成。

如果继续在内陆的发射场进行卫星的发射工作,那么光是需要多消耗的燃料成本和运输成本。

可能就高达数十亿!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这一行人会大老远的跑到龙楼,这个之前在国内并没有什么人知道的小地方的原因。

这里比较靠近赤道,位于北纬十九度,能够更好的利用地球自转速度带来的惯性离心力,节省火箭的燃料。

“小张,你觉得这个地方和我们之前看的三亚相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个时候,孙洪涛走了过来问了一下张星扬对于龙楼的看法。

实际上,在来到龙楼进行考察之前,张星扬一行人就已经考察过另外两个地方了,分别是同样在岛上的三亚,以及在岛对面的阳江。

阳江和岛上的两个地方相比,纬度更加高一些,所以是第一个被排除的选址。

现在还在大家备选名单上的,就只剩下三亚和文昌龙楼两个地方。

“我还是比较倾向于选择文昌,作为我们的新一代发射场的所在地。”

张星扬首先是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哦?”

“说说原因。”

孙洪涛这个时候也有些好奇,文昌在张星扬这样的专业人士眼中会有什么样的优势。

“首先就是运输问题,文昌旁边就是清澜港,方便我们进行火箭的运输工作。”

“您也知道,虽然鸿雁火箭相比较于我们之前的火箭在推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应的火箭的尺寸也大了一大圈。”

张星扬首先提到的就是重型火箭的运输问题。

“平常的铁路运输,普通的货运车厢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运输。”

因为一般火车的车厢不会超过三米五,而鸿雁火箭的直径在四米五左右。

“平常更多的是采用公路进行运输,铁路运输还需要特殊的车厢,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而如果我们采用海运的方式,无论是运输安全还是经济性上,都比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要好很多。”

因为卫星通信网络这个项目,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以看做是一个商业项目,所以整个项目过程之中的成本问题,是大家需要重点考虑的。

就算是每次火箭运输能够减少一百万的成本,那么整个低轨道卫星通信网络二期工程也能够节省超过一亿的成本。

孙洪涛也是比较同意这一点,毕竟整个项目实在是太庞大了,能够节省一些也是好的。

“照你这么说,三亚不是比这里还要好一些?”孙洪涛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虽然孙洪涛不是航天系统出身,但是也知道一些基础知识,火箭在发射的时候基本上是越靠近赤道越好。

三亚比文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