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姜瓖的机会就来了,李自成败出北京,姜瓖率亲信扑向帅府,将大顺军守将柯天相和张天琳杀死,随后大肆扑杀李自成的手下。
姜瓖扑杀大顺军首领的时候,清军派出恭顺侯吴惟华进攻山西,兵临大同,姜瓖知道自已打不过,果断的选择了投降。
李恒翻看的资料,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
将领这样的大明将领,他们世代在一个地方为将,可以说将地方当成了他们自已的,谁愿意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就愿意为谁帮忙。
事实也证明了,姜瓖的确也是这么想的。
顺治二年七月,姜瓖被叫到北京,由大学士刚林秉承摄政王多尔衮的意旨进行质讯,指责他顺治元年六月初八日上表归顺清廷,七月间却用明朝崇祯年号发给文武官员劄符,又拥戴明朝宗室枣强王,“此罪不小”。
姜瓖跪在地上解释清兵入关之初人心未定,不得不采取一些权宜之计,“原不敢有二心”。刚林又无中生有地斥责他“去年冬,英亲王西征路出大同,你心生疑虑”。
如此做法,说白了就是吓唬你一下,不治你的罪,你就要感恩了,清朝人也的确是这么办的。
他们对姜瓖说:“今大清恩宽,王上令旨许功罪相准,往事并不追究。着你仍镇大同,洗心涤虑,竭力尽心,以报国家大恩。”
姜瓖因为不费清朝一兵一卒,把大同地区拱手献给了清廷,接着又在陕西榆林击败大顺军,不仅功高无赏,反而备受猜疑。
一肚子怨气,但自已没办法,又不得不忍。
以后的三年里,清廷对陕南、四川用兵,曾多次征发山西的人力、物力,基本上就是逼着姜家的往出拿钱,姜瓖没办法,只能忍着。
顺治四年三月,清廷下令“在京官员三品以上,在外官员总督、巡抚、总兵”各“送亲子一人入朝侍卫,以习满洲礼仪,察试才能,授以任使”。
话虽然说的漂亮,但其实就是要人质,姜瓖接到兵部传旨后不敢怠慢,把长子姜之升送往北京。
表面上看起来姜瓖已经很乖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么回事,他心里面早就已经埋下了怨恨,觉得清朝对不住自已,心里面又有了别的想法。
顺治五年十一月,蒙古喀尔喀部二楚虎尔犯边。
清摄政王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会议,决定派英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博洛、承泽郡王硕塞、多罗郡王瓦克达等领兵戍守大同,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务。
原本姜瓖还能忍,这次彻底忍不了了。
原本还想着忍一忍,时间长了他们走了,大权力又是自已的了,可他们不断的加码,派新人过来,这权利什么时候能回到自已的手里?
在这个时候,姜瓖心里面就有了别的想法。
在这个时候,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反清之后,清廷对手握军权的汉军将领猜忌加深,他因此担心清廷对自已不利,内心不安。
姜瓖正害怕,多尔衮派了阿济格过来。
英亲王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他坐镇大同,借口大同汉人拒绝剃头梳辫,便滥杀无辜,为官不仁。
意大利马丁诺《鞑靼战纪》中记载:“大同女人被誉为是中国最美丽女人,八王(阿济格)及其随人任意奸淫妇女。
一个有身份的新娘被他们从轿中抢走,姜瓖亲自找他们要人,被撵打了出来,基本上没把姜瓖当人看。
如此行为惹到大同上下群情激愤,姜瓖看到了机会,上下一心正是他趁势而起的时机,立即率亲兵到阿济格上见人就杀,吓得阿济格从城墙逃走了”。
顺治五年冬,姜瓖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十二月初三日于大同率众起义重归大明,自称大将军,举起抗清大旗。此年是戊子年,故称
"戊子之变
"。
耿焞逃往阳和,家属被姜瓖处死,姜瓖连陷旁近府县,富喀禅遣诸将根特、杜敏赴援,其附近十一城皆起义,以割辫为标志,遵用永历正朔。
多尔衮得知消息,派遣阿济格载红衣大炮急赴大同,初四日到达大同城下,进行围剿,一方面又对姜瓖进行劝降,宣布若能悔罪归诚,仍将“照旧恩养”。
姜瓖也不傻,自然不可能相信多尔衮的鬼话。
多尔衮见招降无效,加派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连同阿济格继续作战。
顺治六年六月,清军攻克了山西部分州县,阿济格围困大同数月,大同城内已经食尽,“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无几”。
守将杨振威等人于十一月斩杀姜瓖及其兄弟首级,献城投降。
阿济格入城,恨城内兵民固守,下令屠城,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官吏兵民尽行诛之”,“隳其城睥睨五尺”,邻近各府、县等地区亦遭屠戮,史称“大同之屠”。
将手中的资料合上,李恒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姜瓖此人喜欢权力,但却没有与之对应的能力,有胆识但是却没有魄力,有野心却没有对应的谋划,实在是当不得大用。
李恒也没打算用这个人,准备到了大同就把它给干掉。
现在的历史不同了,皇太极没戏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