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大明第一张集体合影(1 / 3)

第567章 大明第一张集体合影

朱翊钧没有设宴款待大明工商联,而是拉着他们在紫光阁前面的空地排队。

朱翊钧坐在正中间,左右两边紧挨着坐的是四位资政,再两边坐着的是陪同的内阁户部尚书王国光丶太府寺正卿郑洛等人。

宋应卿丶申稼良丶周慕贤等人在后面站成了两排。

在他们前面,站着两伙人。

他们分左右两伙,左边有七八个人,右边有五六个人,每人身前有一块架在木架上的板子,旁边是桌子。

有拿着炭笔在板子上的白纸画画,有的拿着细毛笔在纸上勾勒。

各显神通。

左边是翰林院书画院的画师,右边是钦天监绘画院的画师,以两种不同的画法,记录下这划时代的盛事。

翰林院书画院的画师,用的是工笔画法。

钦天监绘画院的画师,为首的是两位西夷画师。

一位是义大利画师,据说是义大利着名画师提香的弟子。一位是尼德兰画师,据说是义大利着名画师拉斐尔的再传弟子。

两人穷困潦倒当了水手,机缘巧合来到东方。一个是无意在壕镜看到大明的招揽公告,主动投奔少府监。

还有一位是西班牙舰队资深被俘人员。

然后一并入了钦天监绘画院,带了几十位大明的画匠徒弟。

大明传承前朝的画艺,重在写意神似,也有工笔等形象绘画法。

西夷的画艺,重在写真形似,但也有强调意境,尤其是宗教绘画。

不过总体来说,西夷画法在光线明暗丶透视比例等方面,有长处。

取长补短,海纳百川,善于学习,没有什麽磕碜的。

可是朱翊钧等人不可能傻傻地一直坐在那里,让两院的画师照着画。

两院的画师,先把朱翊钧的「御容」画下,再把其他人的位置丶神态和相貌特徵提炼出来,做好草案,后面再一一把其他人详细相貌补画上,完成一副完整的画,齐活。

过不了几天,大明第一幅合影,《大明万历圣君御召资政内阁辅臣暨工商联贤达图》,就会新鲜出炉了。

一个小时到了,朱翊钧率先起身,这次御前召见到此结束。

「张师傅,我们聊会。」朱翊钧叫住了张居正,然后转头对祁言吩咐道。

「祁言,校书房直文太常寺,把朕这次召见大明工商联的事宜,好好宣传一番。尤其是朕给工商联提的那六个字,一定要让大明上下都知道。」

「遵旨。」

张居正站在旁边,目光闪烁。

皇上要对工商联之事大肆宣扬,在他的意料之中,也是他的纠结之处。

儒家重义轻利,太祖皇帝抑制商贾,义理祖制。

但是这些年,张居正看到东南工商大兴,以及滦河太原煤铁盛举后,国库收入日益好转。

正是口袋里有钱了,才能从容地推行新政,办诸多实事。

难道是圣人讲错了,太祖皇帝定错了?

张居正的心里十分矛盾。

此前他认为自己经过十几年的思考,对如何改变大明沉疴积弊,胸有成竹。

皇上为裕王世子和太子时的那一套,虽然给张居正带来不小的冲击和震撼,但他觉得只是权宜之策。

可是等到皇上即位,张居正才发现,此前那些被保守派认为激进和荒诞的新政,只是皇上的开胃小菜,更宏伟和更惊世骇俗的国策在陆续推出。

张居正这才明白,皇上从嘉靖四十一年开始,一直是抓权,抓财权和兵权,开拓新财源和编练新军。

隆庆年间,身为秉政太子的他,在继续扩大财源,建立军功的同时,试探着推行他的新政。

其中高拱就是其中的探路先锋。

冲锋陷阵,试探深浅。

冲得好,太子秉政有功。

冲得不好,这是隆庆朝的事,与太子何干。

主持冲锋的还是隆庆帝的老师,高拱,更与太子无关了。

不是当时身为太子的皇上想撇清关系,而是中间隔着一层,有缓冲馀地,双方不会发生直接冲突。

政治斗争,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解决人。

正如皇上所言的,想方设法把反对我们的人变少,把支持我们的人变多,我们的新政改革就能顺利进行。

解决人只是斗争手段之一,不是斗争目的。

隆庆三年明争暗斗下来,大明官场丶士林,以及中枢地方各方势力的实力,以及他们对新政改革的态度,皇上心里有底了。

却耗费了一位高拱。

现在皇上即位,把自己任命为内阁总理,实为国相。

此前太祖皇帝废丞相,直管六部,现在皇上通过自己去管六部诸寺,料理中枢和地方「行政」事务,为何?

还是建立缓冲层,凡是有转圜馀地。

太祖皇帝直管六部,亲理国政的结果就是国策一改变,就必须杀得人头滚滚。

没办法,中间没有缓冲转圜,加上太祖皇帝刚毅好杀的性子,那就政息人亡,一起毁灭吧。

要是在嘉靖朝,自己还不敢出任这个内阁总理。

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