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怕是要多事了。
朱翊钧还在继续。
「还有一种结果,俺答汗忍气吞声,派人来谈判。愿意谈,那我们就好好谈。但是总要商量出一条底线来。
比如我们可以释放辛爱,但是俺答汗必须送五千匹好马,交还此前肆虐大同丶朔州等地,窜入漠南的白莲教匪首赵全一党.」
严讷突然说道:「太孙殿下,为何不让俺答汗对天盟誓,不再南犯我大明?」
朱翊钧冷笑几声,「严阁老,这样的盟誓,你信?」
严讷迟疑一下,坚定地点点头。
朱翊钧心里冷笑几声,脸上却很郑重地说道:「严阁老是知圣贤道理的君子,可俺答汗不是。这样的盟誓,我不信,恐怕俺答汗自己都不信。皇爷爷,你信吗?」
「呵呵,」嘉靖帝挥了挥衣袖,朗声道,「求人不如求己!
只要我大明九边将士用命,固如金汤,俺答汗来一回损兵折将一回,来回几次后,不用对天盟誓,他也不会南犯我大明。」
朱翊钧拱手道:「皇爷爷圣明!」
他瞥了一眼严讷,继续说道:「如果俺答汗置之不理,就当没辛爱这个长子,那我们又该怎麽办?要不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辛爱,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
我说的预案就是指的这些。做出一个重大决策,要评估对手的反应,根据种种可能的反应,做最好,或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措手不及,手忙脚乱。」
徐阶觉得太孙此话是针对自己的。
措手不及,大明在国事处理,尤其是边务上,一向就是这个特点。
突然爆出意外,内阁丶六部上下手忙脚乱,胡子眉毛一把抓,或拖延丶或搪塞丶或裱糊丶或和稀泥丶或胡乱应对。
在这种危急时刻,都察院的御史们还出来凑热闹。
别人多少还在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开始「替天行道」,解决产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人。
庚戌之变就是例子。
俺答汗破边入寇,抄掠京畿。内阁六部吵得不可开交,勤王兵马或边军被调来调去,跟耍猴似的。
俺答汗的兵马还在京畿打转,御史们开始气势汹汹要除邪扶正,仿佛众正盈朝,俺答汗就会知难而退。
朱翊钧翻阅内库的这些记录文档,哭笑不得。
这就是大明啊。
这就是管理大明万里江山,亿万百姓的朝廷啊。
改吧,必须要改!
想方设法,一点点改吧
嘉靖帝哈哈一笑,盯着徐阶问道:「徐阁老,内阁可有什麽预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