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庐江归来(1 / 2)

光和元年,春正月。

一支队伍行进在豫州濄水之畔。

沿河溯流而上,往陈留郡方向前进。

两千骑兵护卫左右,中间车队由数千步军护卫。

上千辆马车、牛车装满了辎重、物资,以及甲兵杖械。

除此之外还有五六千庐江百姓,拖家带口的跟随队伍迁徙。

为首者赫然是卢植。

刘昕、刘备、公孙瓒、刘德然以及数十名学生紧随身后。

他们在庐江郡待了一年多,终于要返回洛阳,那个大汉的政治中心。

-----------------

自从卢植率百官在西园进谏,让皇帝刘宏不得不妥协退让,卢植在朝堂大小官员中威望大增。

不少倾慕卢植品德、才华、抱负的官员,纷纷聚拢到卢植这里,形成一股单独的势力。

尤其是河北年轻士人,本身就受到河南士人排斥,更是愿意与卢植亲近。

皇帝刘宏竟不记恨卢植西园进谏,反而有坐视甚至鼓励的意图。

汝南袁氏为首的河南士人,怎能接受这种局面?

就连关西士人、江淮士人、青徐士人,都不愿意朝堂崛起一股新力量。

更不要说洛阳宫中那些宦官集团,极为反对卢植成为朝中新的山头。

恰好庐江郡蛮族爆发叛乱,急需有威望之人前去平叛。

几乎朝中过半数官员都一口咬定,庐江郡平叛非卢植莫属。

毕竟卢植担任太守的九江郡紧邻庐江郡,两者风土人情类似。

卢植本身威望卓著、品德高洁,又有九江郡平叛的经历,是最适合的人选。

其实所有人都明白,无论理由多么高尚,本质还是要将卢植赶出洛阳。

只要离开洛阳,在地方上立再多的功劳,影响力都比不上在洛阳为官。

卢植也明白这一点,这些人的并不怕自己立功,只怕自己势力大增。

可是面对朝中百官众口一词,皇帝刘宏也默许,卢植平静的接受了平叛任务。

于是刘昕、刘备再次传书涿郡,招呼涿郡子弟兵南下助战。

此时涿郡侯太守已调任,接任的涿郡太守刘基很配合,向沿途郡国发出公文,并依旧让郡兵校尉邹靖率军南下。

让刘昕、刘备惊讶的是,这次涿郡子弟兵足足来了六千人之多。

除了一人双马的三千涿郡突骑之外,又多出来三千步军,全都骑马代步从涿郡赶至管城。

看到数千涿郡义勇再次驻扎,当时管城官员、士民差点就哭了。

好在卢植、刘昕、刘备及时赶到,没有让这群活宝扰乱地方秩序。

让卢植惊讶的是,这六千步骑之中,有一千多人是来自于广阳郡的渠盟义勇。

看模样涿郡渠盟实力拓展的厉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涿郡一地。

有了手中六千涿郡义勇为武力威慑,又有前年在九江郡平叛的经历,庐江蛮对卢植非常敬畏。

卢植才刚刚入境庐江郡,庐江蛮部众就纷纷斩杀叛逆酋首,老老实实跪地求饶,愿意接受处罚。

卢植对待叛军也并不手软,根据各人所犯罪孽进行应有的惩处。

令人称奇的是,那些庐江蛮丝毫没有反抗,老老实实的接受一切处罚。

惩处之后,卢植又对庐江蛮登记造册,分配土地,将他们进行妥善安置。

在他的严厉打击之下,连那些勾连叛逆酋首的庐江郡内大户,也一个个没有逃得掉。

要体面,就老老实实的主动死掉,不要让大家都为难。

若是不要体面,不愿意主动去死,自然会有人给他们体面。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总起来说庐江郡这次平叛,简直是毫无波澜,没有一点挑战性、故事性。

刘昕、刘备在平叛结束之后,又招募了数百造船工匠,以及数百庐江蛮勇士做为部曲。

可是当平叛结束,卢植请求返回洛阳时,朝廷却严词拒绝了。

以九江郡、庐江郡先后发生叛乱,生民死伤严重为借口,要求卢植好好恢复民生秩序。

就这样卢植在庐江郡担任太守一年有余。

刘昕、刘备、刘德然、公孙瓒四人也跟卢植在这里待了一年多。

他们和高诱、李匡、孟辉、郤亮等数十名同窗,一同帮助卢植处理政务,学到不少学问。

刘昕并不想在江淮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这会让南方割据政权获益。

然而终究看不下去本地百姓使用着落后的生产技术,甚至还在用人力耕作。

明明江淮之地距离中原那么近,却依旧有许多地方生产力远远落后于中原各郡国。

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西汉时中原就开始推广的二牛抬杠耕犁法,居然都没有普及开。

汉民百姓会用牛耕的都不多,生活在大山、湖泽之中的庐江蛮,居然还在刀耕火种。

在本地生产力如此落后的背景下,刘昕、刘备等人一个无心的举动,往往都会带来不少技术进步。

一年多来他们在庐江修治河道、水利,推广稻麦轮作,推广牛耕,开辟梯田,让庐江百姓拥戴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