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我想请国公递上一张投名状
赵都安臀部后移,重新坐回原位,掀开的车帘一角也重新垂下。
「这是陛下的意思?」他隔着车载的小火炉,目光牢牢锁定对方。
袁立捏着玉如意,轻轻敲打了下火炉侧方扳手,顿时有气流涌入,炉内火光一下明亮起来:「是。」
赵都安深吸口气,身体微微前倾:「为什麽?」
大青衣平静说道:「这次年关,驻守云浮道的赵师雄没有回来。」
这话粗听没头没尾,但赵都安心思玲珑,秒懂言外之意:
「陛下对边关领兵将领不放心?」
袁立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道:
「陛下今日召我进宫,说她与曹国公面谈,希望国公把军中任职的两个儿子调回京中培养。
但曹国公没有答应。恩,你可能还不清楚,曹国公这次返京,只带了个义子,亲生却没带回来。」
嘶……
赵都安瞳孔收窄,意识到这是个很危险的讯号。
女帝初登基时,因时局动荡,满目皆敌,缺乏嫡系党羽,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老皇帝时期的重臣予以安抚策略。
但这只是暂时的,伴随局势变化,这些掌握兵权却又「天高皇帝远」的大臣必须表明态度。
年关回京,就是一个考验。
「是因为赵师雄推诿不归,让贞宝意识到了此事不能再拖?或者也有曹茂这次突袭逮捕浪十八,隐隐逼宫的举动,让贞宝确定曹茂不够可靠?
所以让他交更多的投名状?将子嗣放在京城,作为『质子』?」
「说来,曹茂虽不像赵师雄那般,依旧选择回来,但又没完全回来……想想也正常,他这次逮捕浪十八,逼宫贞宝的行为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
仗着自己在拒北城根基深厚,且有「国公」的身份,哪怕稍稍出格,朝廷也能容忍,但显然曹茂内心的底气也没那麽足啊……
担心自己这麽一搞,被贞宝扣下,所以将其他的子嗣留在北方军中,这也是在给自己的安危加一重保险……
不过,正所谓立场不坚定,等于没立场……曹茂是太过于自负,觉得贞宝不敢动他,还是真的怀有异心?」
赵都安思绪电转。
只听袁立继续说道:
「并且,陛下的意思是,皇室在北方的影卫反馈回来的消息,也认为曹国公已不再适合领兵。」
这句话可谓十分含蓄了……所以,曹茂的确有了不安分的举动?
所以迫使贞宝痛下决心,要动手了?
赵都安斟酌了下,说道:「陛下想怎麽办?」
袁立轻声说道:
「想让曹国公肯退下来,总需要个由头,浪十八的案子,是个很好的突破口,陛下的意思是,可以由此案入手,牵连出曹茂过往做的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如此便有了令其下马的由头。」
赵都安愣了下,说道:
「然后呢?给曹茂定罪不难,但废掉一位实权国公……应该不容易吧。」
这可是一位有兵权的大将!
真以为定个罪就行了?
一旦要动曹茂,与这位国公有利益关系的那些利益集团,岂会坐以待毙?
或者说的更尖锐些,一旦废掉曹茂,如何确保拒北城的将领安分守己?
老老实实听从朝廷号令?
哪里那麽容易?
如何摆平扳倒曹茂可能导致的危机,才是最关键的。
「陛下自然早有计较,使君且看看这个。」袁立从袖中取出一个摺子,递给赵都安。
后者藉助火光打开,瞳孔微微收窄,他愕然抬头,盯着袁立:
「这……」
袁立微微一笑,说道:「此为绝密,使君可莫要说给旁人。」
赵都安面色微微激动起来,他合上摺子,说道:
「是陛下要袁公来找我?」
袁立摇了摇头,说道:
「不曾。所以使君也可以选择置身事外。」
赵都安抿着嘴唇,片刻后说道:
「袁公的计划是什麽?」
袁立微笑说道:
「倘若能令曹茂主动放弃兵权,无疑比强行废掉他风险更小,而想要不撕破脸,必须将浪十八的案子闹大,让天下人都知道曹茂做的事,换言之,我们需要一场舆论,来给陛下递一个公开重审此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的台阶。」
「接下来,会有知情人向衙门鸣冤,我都察院的一些铁骨铮铮的御史会为了博取名声,而接连弹劾曹茂。但只是御史的发声还不够,还需要民间百姓发声,形成舆论声浪。
最好还需要军中士兵声援。
除此之外,曹茂身为勋贵,一旦出事,京中那些平素不冒头的勋贵只怕会出手,这也是我们需要想法子瓦解的对象。」
赵都安听完,说道:「什麽时候?」
「越快越好。」
「知道了,」赵都安将手中的绝密册子递回给他。
却见袁立只是用玉如意掀开了火炉的盖子,将册子朝已经黯淡的炭火里一丢,火焰蹿升出来,将其包裹。
赵都安掀开帘子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