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四 大汉天下并不安稳(1 / 1)

玄德 御炎 535 字 2023-06-15

经过实践,大家不得不承认,集体生产的模式确实比小农生产模式有更强的抵御灾害的能力,也更能维护官府的需求。

比如在用工层面,集体农庄就是能很好的协调官府用工和农业生产方面的事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做到用工生产两不误。

凉州的农业水利设施大多荒废且劣质不堪用,集体农庄需要全新的水利设施来抵御自然风险,也需要人去建设,但是用工荒,官府拿不出太多的人力来支援,只能集体农庄自己出手。

他们协调一下,农庄内的劳动力们轮换着来,一拨人建设水利工程,挖水沟,一拨人则继续翻土种地锄草,于是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就都搞起来了。

虽然现在还没有迎来收获的季节,但是随着下一个收获季节的到来,凉州的农民们必将得到丰收的喜悦。

而且更关键的是,凉州,并不需要农业生产去补贴太多的东西。

集体农庄的生产模式是非常高效的,它的下位模式屯田就曾经是秦人制胜的法宝,也是汉武帝开拓西域的法宝,更是曹操争霸中原的法宝,对于积攒粮食办大事是很有效果的。

如果官府没有更多的需求,想要让农民吃饱饭,搞屯田是绝对有效果的。

就怕为了建设其他的产业,拿走的太多,而留下的太少。

凉州虽然百废待兴,但是也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建设,建设的无非是一些常规的传统的东西,手工产业也远远没有到需要吸血农业的地步,不至于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

刘备给集体农庄定下的税收并不高,充分考虑了农民的积累需求。

所以他有信心,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凉州农民有较为丰厚的粮食储蓄,让他们意识到集体农庄的好,更愿意支持这个政策的存在。

而官府也从中看到了好处,推动这一政策推动集体农庄遂成为州府的一种基本策略得到承认,不再被质疑。

随着集体农庄的建设,一些传统的地方基层组织也开始变得不那么必要了。

本来战乱之中这些地方的基层组织就崩坏的差不多了,有了集体农庄的存在和管理,一些人建议的重新设立乡里管制人员的声音也就渐渐的不见了。

值得一提的是,隋以前,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的皇权不下乡,而是在编户齐民的基础上对人口有着相当严密的管制,比如乡、亭、里、什、伍等各个层级对人口的管制。

这种严密的管制设置给秦汉第一帝国提供了强大的动员力,创下了辉煌的军事成果。

但是时过境迁,刘备意识到,官吏太多不是好事。

尤其在凉州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更加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吏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就算是中原人口稠密地带,加在一起,也不过数千万人口,比起后来三四亿人口时期的明清时代,管理上要轻松得多了。

所以在刘备的推动和坚持下,凉州官府开始适应以县府直接对接集体农庄、传达上级政令要求的行政流程。

至于在这个制度推广过程中那些至今还留存当地的地方性家族的不满,刘备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