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四散化运输;北部湾港口(2 / 4)

到大老板的电话,以为是出了什麽事,心里还有点悬吊吊的。

郭阳开门见山问道:「在建的项目全部投产,玉米深加工产能一年能达到多少?」

「700万吨。」

「也就是说还有450万吨没有投产?」

「是的。」熊景想了想,沉吟道:「还有个很麻烦的问题,即使投产了,也很难全力生产。」

郭阳挑了挑眉,「也是产能过剩?」

熊景说道:「对,这两年国粮丶西王丶玉锋等企业都在疯狂扩产能,下游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如果等在建的项目都投产,国内市场可能就真饱和了。」

「乙醇呢?」

「也一样,乙醇下游领域主要有白酒丶医药丶化工产品和燃料乙醇。其中,白酒约占40%,是乙醇消费的主力,化工和医药产品占30%,但这三者都是供给过剩,唯一有指望的就是燃料乙醇,奈何推广不给力啊!」

郭阳听明白了熊景的意思。

不仅种植环节过剩,加工环节也出现了过剩,这就是产量突然暴涨带来的结果。

但这些都是幸福的烦恼。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早都已经摆在了桌子上,就看上层怎麽抉择了。

接下来,郭阳又和熊景聊了一些生产上的情况,但没下达具体指令,只是鼓励坚持,同时工厂的建设也不要拖。

尤其是燃料乙醇的项目,他预计国家接下来会进一步扩大燃料乙醇的推广,同时一定程度上放开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的限制。

这是解决粮食过剩的办法之一。

挂了电话,郭阳又和鲍春来交流了一会儿,详细听了下粮食贸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等要下班时,他才回了办公室,然后给高德去了电话,详细说了说和陈燕秋丶鲍春来以及熊景沟通的情况。

国外消费市场稳固,以及国内供应链的坚实基础固然令人兴奋。

但两人都清楚粮食过剩才是未来的主旋律,即使这个星球上还有许多贫民忍饥挨饿,也改变不了这一现状。

如今的全球粮食贸易已经是微利,全靠体量撑着,等北美农业生产恢复正常后,竞争必会更加激烈。

嘉禾粮油需要尽快理顺海内外渠道,让自身进入盈利状态。

这年的最后一个月,卖粮难的问题越发凸显。

先是各地方媒体报导,随后又在网络上传播发酵,引发了一波热潮。

惠农网和蔚来微博也被波及。

诸如丰产不丰收,只见农资涨价不见粮价涨的言论遍地都是。

郭阳最近都呆在办公室,一边梳理着集团各个板块的业务,也一边应付着各种电话来访。

有地方县市的,有产粮大省的,最后农业部和国家粮食局也发来了函。

此时,他就在和粮食局的聂局通话。

「聂局,从粮食收购丶加工丶销售丶出口,嘉禾都已经尽力了,今年嘉禾只玉米出口量就接近1500万吨,国内没有比我们更多了的吧!」

聂局沉吟道:「能者多劳嘛,短期内也只有嘉禾有这个能力,粮食的运力跟不上,只有嘉禾全面实现了粮食的『四散化』运输。」

国家粮食局其实从去年就意识到了国内粮食流通的困境,国内也在逐步推行四散化运输,但效果缓慢。

以往国内也没有大规模出口粮食的经验。

而且由于有种植结构调整的预期,即玉米改种大豆或其它作物,最终会错开运输周期。

谁也没料到今年再次在流通上出现了问题,另外,去年国储收储的玉米有很大一部分都成了库存。

今年再进行收储,也能装下,但一直这麽存着,也不是办法,只能加大对外出口。

但出口又谈何容易。

铁路运输严重不足,汽车运输工具不足,接发装卸设施严重不足。

聂局带队去东北进行了考察,大部分粮仓和中转仓都是散粮存储,但运输时又变成了包粮,而出口又通常是散货船运输。

这一来一回,得凭空损失多少运力?

尤其是对比了嘉禾借鉴国际大粮商搞的粮食供应链物流通道后,这种差距就更刺眼了。

别人的中转仓小丶设施落后,装卸一车的时间够嘉禾完成两三车了。

码头也是同样的情况,一船散货,嘉禾可能只需要三天的时间就能装满,其它企业需要一星期甚至更久,还经常发生港口压船丶粮食压车等现象……

散储丶散装丶散运丶散卸,这是粮食物流最关键的几个环节。

聂局记得嘉禾粮油在进行四散化改革时就投资了60亿元,加上前后的投资,总的数据可能上百亿了。

但如今来看,这个投资是极其有价值的。

运粮车直接进田间收粮,散粮运输储存在中转仓,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到港口仓库或者直接上船,甚至运输散粮的铁皮车都是定制的丶码头的装卸设备是进口的,各种配套设施也是为四散化运输而服务。

这让在整个铁路运力都还紧张的情况下,嘉禾的粮食流通环节依然能保持井然有序,效率明显高出一大截。

聂局认为嘉禾确实是能者。

「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