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俄国”的达河寨(1 / 3)

关于丁连山的故事,我也不知真假,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相信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里,依然有这种人性尚存的“军人”。然而从后来丁连山所做之事,愈发能证明“此事为真”。虽然传说这事是保密处理,又未杀一人,但依然有数十名官兵被免职,开职归乡。于是几年后的丁连山老家下达河,不知从哪来了一伙土匪,他们起初有三十四人,在下达河东部山区里建立了“达河寨”,并修建了大量工事。后来我找三胖子买枪时,上了山寨。那时我已在“东京振武学堂”学习了军事,当我看到“达河寨”的工事时,不禁直呼内行。工事这个东西对于新旧军事而言,其实区别不大,不管是新式军事工事还是中国旧式军事工事,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依靠有利地形建立起对特殊军事目标的保护。当我亲眼见到“达河寨”工事时,就愈发相信丁连山之事可能属实,因为“达河寨”的工事,即使让专业的工兵来修,也不一定能有丁连山修得好,这肯定是打过大仗的人才能修得出来。反正“达河寨”的工事修得出奇得好。

丁连山一共修了三道防御措施,虽受材料等硬件设施所限,丁连山只能用比较容易获得的材料构建工事,但丝毫不影响其工事的精致程度。山寨的防御工事,首道防线为鹿角拒马与木栅栏结合体。鹿角拒马以粗重硬木交叉而成,尖锐的枝桠朝外,形成一道阻止骑兵冲击的屏障。其后的木栅栏选材精良,皆是碗口粗的圆木,经特殊处理后坚韧无比。栅栏以榫卯结构拼接,高度超五米,每隔数米设有加固的瞭望塔,塔顶置有铜锣用于示警。栅栏底部深埋地下,且与地面呈一定倾角,能有效抵御外力冲击。

第二道防线是土石混合的城墙。墙体底部宽达五米,呈梯形向上收窄,外层以大块岩石砌成,缝隙以铁水浇灌的铁砂填充,坚固异常。墙内夹杂多层夯实的黄土与碎石,中间设有纵横交错的通风管道,既保证墙体结构稳定,又可防止敌人挖掘地道。城墙上分布着众多小型碉堡,内部配备旋转式射击孔,可实现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射击。这些射击孔呈外窄内宽的喇叭状,便于火力输出且能保护内部人员。碉堡之间以隐蔽的交通壕相连,方便人员迅速移动和补给。

最内一道防线是核心堡垒。堡垒主体以巨大的条石构筑,每块条石重达数吨,经过精确切割与打磨,拼接处几乎无缝隙。堡垒分为地上地下多层,地上部分设有瞭望台,配备高倍望远镜和先进的旗语装置,用于观察和指挥。地下则是错综复杂的通道和密室,通道设有多重机关和暗门,密室用于储存粮食、弹药等重要物资。堡垒入口是一扇重达千斤的精铁闸门,闸门以铁链和滑轮组控制升降,门上布满尖刺和射击孔,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三道防线相辅相成,构成了一座令人生畏的防御体系。这个工事使得后来三胖子在加入东北义勇军后,利用这个工事,在山寨只有 300 名义勇军战士死守的情况下,关东军却出动了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大队轮番攻击,硬是守了近三个月,山寨才被攻陷。而丁连山修的逃离秘道,硬是让三胖子等 100 多人,在日军攻上山头之际,成功从后山逃脱,保存了东北有限的抗日力量!而丁连山是何时建的这个工事不得而知,但他一直在完备,直到他被冯德麟诱杀,工事才停止扩建!

因为三胖子不会做如此精致的工事,当时跟丁连山一起当兵的山寨元老也不会!话说回来,下达河突然出现一伙土匪,百姓竟然不知。因为丁连山这些人和百姓秋毫无犯,甚至请木匠、石匠上山修工事,工钱也是分毫不差。那么有人会问,丁连山这伙人是靠什么赚钱呀?难道种地,自给自足?错了,那他修工事岂不没有必要?据三胖子跟我说,他父亲当时从安徽带了一同被治罪的三十多个官兵离开了军队,走的时候他也很迷茫,不知将领何去何从?一个朝廷六品官员和一群八九品的军官,还有军事技术娴熟的士兵,反正这些从那么残酷的战争中走出来的人,定然不会回家务农。于是丁连山的兄弟,勇营管带在离别的时候,给了丁连山十锭 50 两的官银,说是上面(李鸿章)让给的。其他三十几位被开除的官兵也给了不同数量的银子让他们养老。同时,丁连山还把目光对准了李鸿章从英国人那里购得的一批新式的马蒂尼 k1 步枪。这种步枪虽然生产年代久远,但性能非常好,是经典款,直到抗日战争末期,我们国军还有部队配发这种步枪,可见其性能之好!丁连山看上这批枪支,定有他的道理。当时李鸿章也就从英国人那里订购了 500 支,用于装备他的淮军精锐,而他们营就是李大人的先锋。由于丁连山当时做了很多人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同时又自己一人扛了下来,让管带大哥和其他将领都没受任何牵连。但年纪轻轻就被授予六品顶戴,前途无量的他自己承担了这一切,让那些对百姓如蝼蚁般的同僚们佩服不已。当丁连山即将离别归乡时,他的管带大哥真诚地问他还有什么需求的时候,丁连山笑着表示能不能给他 30 支马蒂尼 k1 步枪时,管带也是惊讶了,问丁连山:“你要干嘛?李大人给的 500 两银子还不够你下辈子花的嘛?”可丁连山笑着且真诚地说:“你们给了我这 500 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