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辽阳刘家(1 / 1)

我是刘继武,出生于辽宁辽阳县北园乡北哨村。我出生的那一年是清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 1896 年。在我出生的前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在离我的家乡不远的地方爆发,大清国战败。李鸿章前往日本与伊藤博文签署了被视为卖国求荣的《马关条约》。这一事件激起了许多人的爱国热情,大家纷纷投身于各种爱国运动之中。我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于辽阳县北园乡北哨村。正因如此,父亲为我取字为“东升”。

我的父亲刘全国出生于同治十一年,即公元 1872 年。我的爷爷很早就去世了,不过他生前极具经济头脑,留下了颇为丰厚的家产以及兄弟二人。于是,我家成为了当地知名的“耕读”家庭。父亲少年时期便热爱读书,三岁就能背诵《三字经》,六岁时便将《论语》《孟子》等经典背得滚瓜烂熟,堪称当时的神童。17 岁时,他就在北园乡开设了私塾,可以说脱离了生产劳动。在我出生前四年,他还参加了辽阳府的府试,获得了秀才功名,可谓少年得志。

我家家境殷实,拥有良田 4000 余亩,房屋 300 余间。在辽阳县城还有两家产业,一家是银庄,规模虽小,不像票号那样可通兑、通汇,但也具备存取、放贷、兑换货币、典当等传统钱庄业务。在辽阳府一带,我家也算得上是大富之家。然而,由于父亲对这些产业不感兴趣,所以土地收租、牲畜养殖、房屋租赁以及银庄管理一律不过问,皆由其兄长刘全喜负责管理。兄弟相处融洽,父亲则全身心地投入到科举和教育事业中。但在县城的刘家产业中,唯有一家是他亲自用心管理的,那便是他同样热爱的餐饮行业。北哨刘家在县城的另一家产业是酒楼,父亲亲自为其取名为“一六八百姓酒楼”。没错,就是数字的一六八,取其谐音“一路发”之意。那个时候就玩起了谐音梗,我的父亲着实不一般的超前。而且据我伯父所言,父亲对吃的研究很有一套。酒楼从掌柜到跑堂都是父亲一手挑选,而且他每星期至少去三次,每次都要品尝当日的招牌菜。他还是县里第一家引入川菜的菜馆,并且自己研究将传统北方菜与川菜融合。据说他发明的川椒炒干豆腐,这道传统北方菜与川菜融合的菜肴也成了该酒楼每日的招牌菜。

然而,生活并非一切都那么如意。就在我出生的前两年,也就是公元 1894 年的甲午年,这是所有中国人都该铭记的一年。那一年,慈禧老妖贼迎来六十诞辰。同时,在我家不远的地方爆发了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上,这个腐朽的王朝被日本拿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在同一年的京城,举行了甲午恩科的殿试。我父亲的好友南通张季直(张謇)荣获状元,而后来臭名昭著的保皇党人康有为则中了进士。而在奉天,我的父亲第一次参加乡试却落榜了。虽然这是大部分读书人的命运,但要强的父亲非常失落。乡试后,他通过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叔父和老师做媒,娶了安东县商会会长朱锦华之女朱庆芝,她便是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