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最大的麻烦,就是懒(1 / 4)

小海子有鱼,大海子同样有鱼。

一年多前大海子里水被放干,大鱼几乎被逮完,参与的人收获都很大。

但实际上人们逮走的鱼只是占了一小半,更多的鱼随着庞大的水流去往了下游的三个水库。

等夏天放水的时候,这些鱼又顺着水流游了上来,来到了大海子里。

李龙其实原本想着如果小海子里鱼不够多的话,那就去大海子下网。

对,冰下下网。

先砸个冰窟窿,把粘网放进去,然后再隔几米砸个冰窟窿,把网穿过来,一直到把网放完。

冰窟窿不好砸,但既然领了任务,就得想办法完成。

砸冰窟窿虽然累,但在冰下下网收获也是很大的。一条网放一晚上,差不多能逮到六七十公斤以上的鱼。

如果只放大眼网,四五指以上的那种,那麽完成任务就会很快。

当然这也需要技术。

后世那种可以在水下牵网跑的放网器当然先进,可惜现在没有。

所以只能用原始的手段在冰窟窿里下网。

李龙原本打算如果小海子的鱼不够,他就去大海子再开个洞,然后放网捞大鱼,但眼下看来,应该是用不着了。

手里感觉很沉,他一边上了冰面一边把抄网提了起来,这网底子里除了有七八条大大小小的鲫鱼外,还有一条红头红尾看着极漂亮的大鲤鱼。

「嘿,这鱼漂亮!」李青侠高声赞着,「怕不得有个三四公斤?」

在北疆时间长了,老爷子也已经开始用公斤来论重量了。

没办法,去卖鱼,你说斤,那石城的老兵团们还不乐意哩。

大鲤鱼在网里挣扎着,那尾巴拍着水啪啪作响,李龙一用力把鱼给抄了出来。

也就是冬天,它因为水温体力没跟上,这要是夏天,这麽大的鱼在这抄网里,怕不一尾巴就能把网打烂!

把大鲤鱼甩在岸上,李龙又把抄网反了个个,把里面的小鲫鱼也都甩出来,然后再到冰窟窿那里,开始探网。

陶大强听到动静过来,看着冰面上还在扑腾的大鲤鱼,赞叹着:

「嘿,龙哥利害,这劲头也好,这麽大的鲤鱼,俺弄了好些天都没碰到!」

李龙笑笑说:

「运气好,碰上了。看来这小海子里大鱼还不少哩。」

「嗯,这两天比前两天好些,大鱼也多了。」陶大强聊了几句,又过去抄鱼了。

冬天大多数人都猫冬了。

其实李龙把消息散出去,他自然不可能就收这几家的鱼。只要有人在小海子上砸冰窟窿逮鱼,只要往他这里送合适的鱼,他肯定是收的。

但咋说着,许多农民也有个根子上的毛病,有了吃的喝的,大冬天就懒得出来活动。

哪怕知道一天砸冰窟窿掏鱼,都不用去街上叫卖,只要送到李龙这里,就能拿到五块十块的。

比工人挣的都多。

但就是懒得干。

这也是为什麽后世,三四十年后,许多人在网上问,为啥看到北疆丶内蒙,雪区出去打工的人少呢?

内地农村地少,青壮都出去打工了。北疆这一片,除了零几年有那麽一段时间,有一批出去打工,村子里年轻人比较少。

但后来大多都回来了。

当然大学考出去的除外。

那些回来的,大多还是因为自家有地,几十亩地,改滴灌后,一年怎麽也能弄个几万,年景好的时候弄个十来万不成问题。

有魄力的在地价低的时候多承包一些,直接弄个几十万也正常。

打工呢?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挣的不够房租水电费伙食费的,干两年发现不对,乾脆不干了。

所以呢,说好听点是知足常乐,说难听点是不思进取。

比如现在,陶大强丶梁大成他们砸冰窟窿逮鱼,每天能挣几块十几块,运气好了能挣个二十几块。

村子里门市部里绝对有人说酸话,说还不如秋天扎苇子夏天编抬把子。

问题那个活他一年就那麽几回啊。

眼下一天能挣几块钱就已经是很厉害了。工人平均下来才挣一天一两块钱而已。

懒,给自己找藉口。有饭吃,能吃饱了,加上李龙的活让他们挣了点钱,生活不那麽紧张了,那就觉得挺好,冬天就不想动了。

毕竟外面可冷啊。

上次去打猎,陶大强说的那就是真心话。

想过好日子,还不想下苦,那就只能企求老天给好运气给好机会了。

就跟中彩票一样。

李龙又抄了几网,抄到了一条一公斤多的五道黑,还有两条鲢子,剩下的都是小鱼。

明显感觉这鱼是没去年前年多了。

这也正常,一年四季的捞,那鱼长的再快,也抵不上捞的速度。

他起来换大哥李建国。李建国不换陶大强,主要还是因为陶大强要挣钱。李家三个在这里捞,怎麽算都行,不要钱也行。

陶大强那边人家是要挣钱的。至于休息,捞累了自己就会休息。

再当自己人,也不能和家人一个样。

陶大强也明白,他捞的鱼也分成了两堆。一堆是准备交给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