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并不违心,总要为自己降生到这个世界,把自己的变化找一个理由。
就算杜甫不将「她」是谁传出,李瑄也会向人宣布,他是那一晚变化。
「殿下如何看待千秋万代的事情。」
杜甫沉默片刻,又道。他支持李瑄,是因为他认为李瑄满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节操。
一切解开了,他也没有什麽心结。
不论何时,他从未像佩服李瑄一样,佩服一个人。
哪怕是他心中神圣的「尧舜」。
「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不可避免。千秋万代太远,大唐随时会被更有威望的朝代取代,如果天下因我兴盛一百年,我在九泉之下,亦能瞑目。」
李瑄释怀地笑了笑。
别的皇帝,和一众文人,动不动都放眼千年万年。
他的目标不过缔造百年盛世,归胡人为华夏,救一世之民。
同时,让华夏民族螺旋式上升,而非再在一个瓶子中跑一千年。
这就是他的意义。
李瑄的乐观,让杜甫眼眸一动,心中大震。
如果李瑄能治理一个三四十年的盛世,延续百年并非什麽难事。
文治武功摆平,即便李瑄寿终正寝,短时间也没人敢造反,百姓也不会支持。
「可殿下说过为万世开太平。」
杜甫想起李瑄的四句真言。
「这不矛盾,太平天下不一定是李家天下。子美,我们是汉人。一定要能接受改朝换代的事情。如果子孙昏庸,百姓就去推翻他。不要去祸害百姓。君王无道,天下仇之,孟子也说过类似的话。那些妄想家天下者,迟早会被后人唾弃。」
李瑄又为杜甫斟一杯酒。
幻想一姓千年,是自己欺骗自己。
历史的巨浪滚滚向前,苦难中会孕育新生命,谁也无法阻挡。
「臣之言行,何等卑劣。殿下之心,可容五湖四海,天地万象。」
杜甫凭心而论,无法接受大唐的灭亡。
如果别人说这种话,杜甫一定会痛骂。
但李瑄身为君,却直言此事。且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比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加直率。
「一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笑的是自古以来,没有君王真正践行。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华夏以儒家治国,但儒家核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从君王到百姓,都不愿意遵从。」
「当然,这是人心如此。不能奢求人人都是圣人,平民百姓要有自己的生活追求。但身为百姓父母官,一定要遵从这些,因为他们身怀百姓的意志,享受世人崇敬。」
「儒家以忠恕一以贯之,强调个人责任,而非个人权力。我也很难做到,我一直在加强自己的权力,但我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
「所以需要不断地惩治贪官污吏,他们是除之不尽的;也需要变法,不断调整适合时代的策令。是以变法和儒学并不冲突。」
李瑄向杜甫强调真正的价值观。
许多事情,都知道伟大,当自身无法遵从的时候,就会贬低其价值。
类似的事情,已经充斥在大唐的里里外外。
李瑄都在尝试去改变。
「呜呜……太子的境界是臣达不到的。臣担心以后有奸人得权,世人因此而诋毁您。」
杜甫再次忍不住哭泣。
望前方,扑朔迷离。永远也无法摸透人心。
野心者为自己的利益,会不择手段。
就像现在一般,朝野依旧有许多人辱骂李瑄。
「或许在下次天下动乱的时候,有人会推翻我的策令,去辱骂我的品行,把腐朽的东西重新捡起。但时间会去验证一切,总有一日,历史之风会将这些无情吹走。我相信华夏最终伟大!」
李瑄言辞凿凿地说道。
历史面目全非,他也无法再穿透一丝一毫。
一百年后是什麽样子?
一千年后又是什麽样子?
他也很想知道他启迪华夏,能否屹立世界之巅?
「如果殿下不嫌弃臣愚钝,愿辅佐殿下完成百年盛世!」
杜甫又向李瑄一拜,已再无他想。
「希望一百年后,我们能在阴间相遇,像今日一样饮酒。」
李瑄起身将杜甫扶起后,顿一下又加一句:「叫上李白!」
去年他向李白写信,但至今没有回覆。
他不可能完成李白为「宰相」的愿望,但想请李白担任「智慧宫」的祭酒。
再让他看一看这长安。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应该还是一如既往地洒脱。
「臣,一定!」
杜甫重重点头,他也有十多年未见李白。
在诗文人,除了李瑄,他最敬佩的就是李白。
「蜀郡缺一太守,那是天下大郡,民生至关重要。子美可不要畏惧《蜀道难》。」
李瑄又笑着向杜甫说。
「臣遵旨!」
杜甫会意,领下蜀郡太守的重职。
蜀郡为上郡,虽然只是从三品,但地位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