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4 / 5)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3463 字 1个月前

冯神威也告诉安禄山,朝廷良马颇多,不必再献马。

最后,冯神威将李隆基的亲笔手谕交给安禄山。

「朕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

亲自下令为安禄山在华清宫凿一温泉,李瑄都没有这待遇,看起来无比动情,十分真挚。

但安禄山已经准备好一切。

「马不献亦可!回去禀告圣人,臣十月灼然诣京师。」

向冯神威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安禄山神态傲然,言语中充满狂妄。

虽然声称「拜见」,但他准备率领千军万马去拜见。

撕破脸皮后,他也不指望再献马。

宣旨完毕后,冯神威被安禄山暂时扣押起来。

过几天,冯神威才被安禄山放走。

吓得冯神威几无睡眠。

马不停蹄回到长安后,冯神威跪在李隆基面前哭泣:「臣差一点就见不到圣人了。」

不过当李隆基听安禄山会在十月到长安,悬着的心放下一点。

满朝文武皆知安禄山要反,但没想到是今年。

毕竟谋反是大事,要提前准备。

殊不知安禄山已经准备很多年。

现在已经到达最后阶段。

从八月开始,安禄山数倍军饷于军。

并隔三差五赏赐范阳丶平卢军酒肉,调动军心。

一些偏远的军,被安禄山以演练的藉口,向范阳调集。

同时,安禄山安排高尚丶阿史那承庆,联系奚丶契丹丶靺鞨丶室韦丶同罗等部相助。

许诺他们的好处,丝绸丶牲畜丶粮食,甚至汉地妇女,他们想要什麽有什麽。

是以除了曳落河外,安禄山又徵调胡人骑兵七万馀。

范阳节度使,统辖经略军丶静塞军丶威武军丶清夷军丶横海军丶高阳军丶唐兴军丶恒阳军丶北平军,统辖兵士九万一千四百人。

平卢节度使,统辖平卢军丶卢龙军丶榆关守捉丶安东都护府,统辖兵士三万七千五百人。

免不了还有一些私兵。

使安禄山除河东军以外,能动用的总兵力多达二十一万人。

于安禄山与李隆基相约的十月,这些兵马全部到齐。

范阳城外,战马漫山遍野,百里望不见边缘。

旌旗猎猎,营垒森严,兵甲林立,秩序井然,看得出安禄山麾下有精兵强将。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胡人超过一半,到处都是听不懂的语言。

安禄山最后与将士和僚属商议出兵的细节。

本计划十月份南下,但由于兵马太多,调度失衡,不得已改到十一月份。

此次出兵,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将唐军击溃,不给唐军喘息的时机。

安禄山最器重的人要属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史思明。

他下令史思明为范阳留守。

他本人率领十八万大军,和曳落河铁骑,于十一月初南下。

剩下两万步骑,交给史思明。并允许史思明招募兵马,壮大实力。

等待他拿下东都洛阳后,可以进攻河东节度使的治所太原。

说来也气,身为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竟不能调动河东一兵一卒。

当初安禄山新掌河东军,选择带领河东军征伐奚族丶契丹,收拢军心。

但被奚族丶契丹提前于土护真水埋伏,大败而回,事后安禄山归罪于河东兵马使鱼承仙,将其杀死,推脱罪名。

这使安禄山彻底失去河东的军心,他的军令,天兵军一概不听。

特别是都传言安禄山要谋反的时候,以天兵军为首的河东诸军向朝廷效忠。使安禄山失去夺取重镇太原的机会。

……

画面一转,长安,十月中旬。

在安禄山调兵遣将的时候,一份七百里加急的密奏,从西面传递回来。

这是袁思艺的「密奏」。

高力士知李隆基最近愁眉不展,以为是李瑄西征胜利,携带着密奏兴致冲冲地进入李隆基寝宫,希望李隆基看到胜利的消息后,会高兴高兴。

「圣人,是袁思艺的密奏。」

高力士将信件递给正在喝闷酒的李隆基。

听到是袁思艺,李隆基一把夺过密奏,撕开封条。

「怎麽会?」

是袁思艺的字迹,有监军的印章。

但内容却让李隆基大惊。

天水王半年行军,至里海南部时,陡遇大雨,面白唇青,虚弱无力,躺在床上无法起身。

大军只能驻扎与大食十万大军对峙,隐瞒主帅病情,未能开战。

李隆基看完信件后,只觉得天塌了。

东北面临危机,李七郎偏偏在这个时候病倒。

看样子病得很重。

原本指望在关键时刻,李七郎能惩治安禄山。

「快派遣御医到波斯。」

醒悟过来后,李隆基大喊一声。

他没有怀疑病情的真假。

和安禄山不同,安禄山是他传召的时候称病,李瑄是由他的亲信密奏大病。

高力士得知李七郎重病后,心嘭嘭直跳。

他和李隆基一样的想法,有李七郎在,安禄山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