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词作,
多少能换几日酒钱。
写完之后,苏轼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笑道:「依你所言,两首已写完,
世子可满意?」
赵孝骞一惬,满意?当然不满意!
两首怎麽够!
赵孝骞搓着手,陪笑道:「苏学士受累,多来几首呗?小子犹喜苏学士之词作,若能每夜对着词作念诵入眠,定是人生幸事。」
文人相轻,但文人最受不了的是追捧,只要有人欣赏他,并且勇敢表达出来,一定会心花怒放,尤其是赵孝骞如今在文坛的地位也不低,能得到这般分量的人的尊重与肯定,苏轼愈发欣悦。
于是苏轼挽起袖子,大干特干。
「莫听穿林打叶声」,写上!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写上!
「老夫聊发少年狂」,写上!
渐渐地,苏轼写得满头大汗,手腕又酸又疼,字迹都有点走形了。
然而赵孝骞却浑然不觉,挥手又令下人再次取来一宣纸。
苏轼当即脸色一苦:「还写?」
赵孝骞满眼冒星星:「多写点儿,让小子对您的崇拜多元化————」
「还想写啥?」
「词作字数太少,咱选个字数多的,《赤壁赋》如何?」
苏轼怒了:「你想累死老夫?」
看着凉亭长椅一写好的词作,苏轼眼晴一眯,终于醒过味儿来。
「你小子不会是来老夫这儿进货的吧?」
赵孝骞正色道:「苏学士误会小子甚也,大家同为词坛成名人物,小子岂会做出如此不要脸的事?」
苏轼想了想,觉得也是。
能作出「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等绝佳句子的人,怎麽可能如此不要脸?
苏轼于是很痛快地道歉:「是老夫误会世子了,不过,《赤壁赋》老夫是不会写的,想都别想了。」
赵孝骞也不介意,嘴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住。
手头上至少有七八首苏轼亲书的词作了,这是什麽?
这是我老赵家子孙后代的致富之道啊!
若能在手里保存数百年,后世送上拍卖会,每一幅至少千万起叫。
什麽「富不过三代」,那是老祖宗不懂理财!
看看赵孝骞这位老祖宗,带给子孙后代多大的好处,以后老赵家的祠堂里,赵孝骞的牌位必须站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