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庆功宫宴(1 / 2)

世子稳重点 贼眉鼠眼 1332 字 1个月前

延福宫,接风的盛宴设在大庆殿。

今日的赵煦心情激奋,连着破了好几个先例。

大庆殿本是君臣正式的朝会之地,为了给赵孝骞洗尘,赵煦居然将盛宴定在这里。

由此可见赵煦对赵孝骞的重视,也看得出赵煦对这次宋夏之战的结果是多麽的满意。

两国停战的盟书是一个月前传回汴京的,当时整个汴京都沸腾了。

大宋立国至今,从未签订过如此占便宜的协议,往年的大宋子民听到的大多是战败的消息,然后就是不停地签盟书停战,每年送多少岁币出去。

官方对外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说什麽上国止战,旨在免于天下人荼毒,

邻国皆是兄弟之邦,上不忍肘腋阅墙云云。

总之就是,我不是打不赢,我是不忍心打赢。

邻国都是兄弟,平日吵吵嘴就罢了,动刀动枪玩真的就不必了。

像一个虚弱的病人,在色厉内荏地恐吓强大的敌人,看在邻国眼里,未免可悲又可笑。

而赵孝骞,这次玩真的了。

袭军司,破都城,掠部落,斩首不下万级,逼得西夏不得不求和,并割让六城之地,向大宋称臣。

绝对的实力面前,是不需要言语的,国与国之间讲究的是丛林法则,谁拳头大谁是老大。

值得一提的是,西夏国主李乾顺的称臣表疏,比赵孝骞更早到汴京。

李乾顺回到都城兴庆府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剪除后党,培植安插亲信,都城的臣子们几乎被换了一整茬儿,扎扎实实来了个重新洗牌。

也亏得赵孝骞给李乾顺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宋军破都城的那一晚,以赵孝骞不留俘虏也不留后患的原则,都城里但凡稍微有点权力的官员武将,都被宋军杀了。

李乾顺回到都城后,接手的朝堂几乎缺员三分之二,其中绝大部分是梁太后的后党党羽。

这种情况下,李乾顺清洗朝堂简直不要太容易。

李乾顺也算识时务之辈,西夏朝堂局势稳定后,立马便向汴京和辽国上京同时递了国书表疏,大唱和平赞歌,努力将西夏打扮成柔弱不堪的小可怜。

未来若干年内,西夏的这个形象都将一直维持下去,苟起来猥琐发育。

而在给汴京的表疏中,李乾顺除了称臣,还在表疏里大赞赵孝骞,说什麽安乐郡公「体国忠鉴」,宋军「王师义伐」。

明明赵孝骞率部在西夏境内烧杀抢掠,干尽各种丧尽天良的事,结果居然被当事人如此盛赞。

国家丛林法则,就是这麽残酷现实。

大庆殿,宫廷盛宴。

赵煦强拽着赵孝骞,与他并排而坐,群臣作陪,太常寺歌舞升平。

今日赵孝骞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群臣纷纷主动过来敬酒,各种逢迎马屁罗圈话说了一堆又一堆。

就连与赵孝骞向来不对付的章怀,也不得不堆着笑脸过来,表达对赵孝骞的敬意。

赵煦今日兴奋极了,喝酒是真乾杯,一杯一杯恍的干。

赵孝骞趁着酒宴高兴之时,低声向赵煦解释了一番,尤其是听说朝中有言官参劾他纵兵抢掠一事。

这事儿没什麽好解释的,已经是实锤了,赵孝骞的意思是能否请赵煦就此揭过。

赵煦略带几分醉意,满不在乎地摆手:「屁大个事儿!抢就抢了,将士们在前方拼命,难道不许他们谋点私利?从古至今,但凡精锐骁勇之师攻城掠地,谁不烧杀抢掠?朕不过问,朝中也没人过问!」

「上次周秩在朝会上提起此事,你父王跳出来-—----哈哈!可惜子安没见着当时的热闹,朕肚子都快笑痛了,却只能板着脸不露声色,憋死了!」

赵煦停顿片刻,缓缓道:「朕欲做有为之君,大军出征在外,他们都是在为朕拼命,朕就算帮不到将士们,也断不会拖将士的后腿,细枝末节的一些东西,朕不会计较。」

赵孝骞松了口气,有些事君臣之间可以装糊涂,但有些事是一定要拿到台面上说清楚的,这与事情本身的是非无关,主要是态度问题。

「纵兵抢掠」这条罪状可大可小,自己若不在乎,有人会拿它做文章。

唐朝有一位名叫「李靖」的前辈,就是被这条罪状狠狠敲打过,当然,

罪状是表面的,主要是功高震主。

强悍豁达如李世民者,也感到不安了,于是借了这条罪状狠狠敲打他以至于终此一生,李靖不仅不敢再领兵,连家门都不敢出了。

赵孝骞也在时刻警醒自己,不可重蹈李靖的覆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管打了再大的胜仗也千万不能膨胀,否则随便一条不起眼的小罪状都能让他万劫不复。

停顿片刻,赵煦扭头望向赵孝骞,附在他耳边轻声问道:「夏州之乱,

你在奏疏中语焉不详,西夏梁太后———-究竟是怎麽死的?」」

赵孝骞一惊,二话不说出卖队友:「官家,此事与臣无关,是辽使萧光敬乾的!」

赵煦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辽使萧光敬?他不是与你穿同一条裤子吗?」

赵孝骞正色道:「官家冤臣甚也!臣虽家境贫寒,但———-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