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初识名将(1 / 2)

世子稳重点 贼眉鼠眼 1190 字 1个月前

章的资历不浅,这位在大宋可是名人,而且朝野间的威望名气都非常高。

意料之中的是,章是文人。

他是英宗年间的进士,当过知县,判官,转运使,可以说,大宋官场的职位从小到大,他一马平川地踏过来了,仕途颇为平顺。

元佑年间,章奉诏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于是这位进士出身的文人一跃成为戍边的主帅,多年与西夏明争暗斗,为抗击西夏的袭边侵略,立过不少功劳。

章在朝野间的声望,便是他这些年英勇抗击西夏积攒下来的。

这样一位人物,今日却冒着鹅毛大雪,站在城门外安安静静地等候赵孝骞的到来。

折可适对章向来是颇为敬佩的,作为魔下将领,他深知章这位成边主师的人品和能力,说章是他的偶像也不为过。

见章毫无怨言地等候赵孝骞,折可适这时也收敛了脾气,老老实实地站在章身后。

又等了半个时辰,西北军中的斥候骑马艰难地踏过雪地,赶到城门外禀报经略副使赵孝骞所部三万兵马即将到达渭州城。

章于是整了整衣冠,身后的文官武将们也纷纷整装,拿出最好的精神面貌许久后,远处终于看到一面硕大的黑底金边旗帜,在漫天大雪中迎风招摇。

紧接着,旗帜的后面,密密麻麻的军队出现,军队前方,十馀名斥候策马来回,在大军侧翼不停游走。

距离城门三里外,大军动作划一,突然停下。

数十禁军护侍着一人一骑,朝城门飞驰而来,

到了章前方百馀步,当先一骑下马,将缰绳扔给护卫,然后独自步行上前。

章眼中露出欣悦之色。

前方百馀步下马步行,这是礼节,也是尊重,这位传说中的楚王世子,倒也是个识礼数的后生。

赵孝骞走到章面前,打量了一眼后,主动躬身行礼:「晚辈赵孝骞,拜见章帅。」

章未等他的腰弯下去,急忙双手托住了他的骼膊。

「哈哈,好一位少年英雄,老夫闻名久矣,今日当面,果真风流不凡,确是人中龙凤。」章爽朗大笑。

「章帅谬赞了,小子不学无术,常常招惹是非,官家这次下诏命我率兵,小子不过是个凑数的,若有说错做错的地方,望章帅莫与小子一般见识。」

话都说得很客气,句句谦逊有礼,二人初识,彼此都给对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见赵孝骞说话八面玲珑,章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自从接到朝廷的令谕,章一直有些志志,尤其是听说率兵的人是一个才十八岁的亲王世子,心情愈加烦闷。

他最害怕官家派来一位混帐衙内,不仅帮不上忙,反而处处添乱,胡乱干预指挥战事,而致功败垂成。

人家拍拍屁股回到汴京,大不了挨几句骂,他章却是必然要背锅的,而且会被记入史书,生生世世被钉死在耻辱柱上。

此刻见到赵孝骞,为人品性如何且不说,至少外表温文尔雅,而且礼数周到,言语谦逊,重要的是精神状态很稳定,显然是个能讲道理的。

这就足够了。

章有点想哭,有一种意外的惊喜。

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经常成边的朋友们都知道,朝廷派一位不添乱的副师兼监军,对主帅来说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

章对赵孝骞唯一的期望就是不添乱,哪怕他天天躲在大后方吃喝玩乐,哪怕战胜后跑出来厚颜无耻地分享功劳,章都乐意。

戍边的主帅对待京师派来的人,就是这麽卑微。

在这个文贵武贱的时代,手握兵权的人其实更像是握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不卑微不行。

与章寒暄后,赵孝骞的目光自然地落到他身后的折可适身上。

章于是主动介绍,然后赵孝骞两眼放光,急忙长揖:「原来是折家军之勇将,有礼了。」

折可适见赵孝骞如此谦逊,等候半天的烦闷气顿时一扫而空,也急忙紧张地抱拳回礼:「末将折可适,官任环庆路兵马都监,拜见赵副师。

对摺可适,赵孝骞确实颇为欣赏。

这可是一位猛将兄,史书上留名的。准确的说,他全家都有名,尤其是折家军,在西北简直是威名赫赫,朝廷对摺家分外恩重,也特别倚重。

说起折家的人物,千年后的后人所知不多,但有一个却是最出名的,那就是着名的杨家将里的余老太君。

奈老太君跟折家啥关系?

关系大了,亲生的。

余老太君本就是折家女,严格的说,她本应被称为「折(she)老太君」,只是民间演义传说的版本不一,各地口音不一,传来传去,渐渐便成了「奈老太君」。

眼前这位折可适,按辈分来算,应该是余老太君的曾孙辈了。

对于成边的将领,赵孝骞向来是敬重的,所以一见面礼数方面绝对周到且谦逊。

然后赵孝骞介绍自己带来的种建中和宗泽,以及三万龙卫营将土。

拱卫京师的上四军之一龙卫营远赴边疆驰援,章分外高兴,看着三里外军容齐整的龙卫营将士,章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如今正是战事吃紧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