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亲笔诏令(1 / 2)

诏书中仅短短文字,却盖有凤印,昭示这是后宫圣意:废弃昏君以扶持新帝!此刻的明朝,仿佛“天命已改”。

而最重要的是于谦真的没有预料到太后竟然会自发地列出她儿子的罪行列表!

并将朱祁镇降为平民百姓!

这是何意?

莫非太后是在向齐王表示决心?

几乎是瞬间,于谦就确信了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因为孙若薇刚才的言论已经明了:她将不再走出太庙,希望她儿子能成为普通人,只是祈求齐王能手下留情,不赶尽杀绝。

“呵。”

于谦暗自一惊,不自主地吸了口冷气。

然而事实已定,他无可多言。

毕竟这是皇家的内务,他虽然有治国之才,但对于皇家之事,却是无权干预。

这个夜晚,是难以成眠的。

随着于谦带着懿旨走出乾清宫,在众人的注视下诵读皇太后的旨意,明朝的“天”似乎发生了改变。

虽然废帝与另立新帝本是一件重大的事务,但这危急时刻,他们简化了一切流程。

深夜时分,懿旨已经贴到了城门和各外围门上:“天子罪多,贬为平民。齐王仁慈,继位为帝”。

整个皇宫内外,御林军振臂高呼,锦衣卫全员出阵,在京都市区严密巡逻监督各地情势。

然而这个夜晚,唯一不眠的人是朱祁镰。

第二天清晨。

百官齐身着礼服用严肃的姿态涌入齐王府,朱祁镰轻松地穿着常服出现,一眼看见面前官员的恭敬模样,顿时心中有数。

“皇太后的懿旨带来了吗?”

他的神情平静如镜,径直看向陈循发问。

“带来了。”

陈循立即取出太后的指令,递到朱祁镰手中。

接过懿旨,朱祁镰扫了一眼其中内容,嘴角微弯。

“呵呵”,仅是看到这份懿旨的文本,他就大约猜测得出孙若薇的策略——将她儿子降级为普通人。她的用心之狠辣可见一斑!

但也确实有几分明智,至少保证了朱祁镇的生命安全。

“皇太后,您低估了我朱祁镰。”

轻声呢喃一句,朱祁镰合上手中懿旨。

府门外的文武大臣们,此时此刻整齐一致地屈膝跪地。

“遵从皇太后的圣旨,普天之下臣民皆服,敬请齐王殿下即刻践登大统,重申法纪!”

众臣齐声高呼。

朱祁镰深深叹了一口气,环视一圈满场忠诚的身影,微微颔首:“走吧,去太庙祭祀祖先。”

在古人的制度里,登基仪式是一场繁复的过程,需要择吉日,制龙袍,昭告天地……但他是穿越之人,这些都不信奉。

此时大明朝特殊时期,一切从简处理。

天地神明的宣告他姑且置之不理,唯有祖宗祭典是他不能忘记的文化底蕴。

在一番对话之后,

朱祁镰便直接穿越到朝臣之间,径直前往太庙的步伐坚定。

同一时间,在崇文门外。

于谦引领着锦衣卫在此等候,他当然也渴望亲历朱祁镰登基的历史时刻。

然而,考虑到朱祁镰的嘱托以及这件事的敏感性,他深知只能由自己亲自来办。

门外已聚集了许多民众,并且人人肩负责任,筹备粮草!

即使是如于谦这般之人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多的人,只好亲自核实并盖章下令。

“大人,圣旨里说的齐王陛下即将成为皇上,是真的吗?”

一位老人从排队的行列间直接发问,眼神充满期待与激动,脸上岁月的印记也泛起红晕。

听到老人的质疑,

在场等待的众人纷纷询声附和,喧哗不断,他们的表情无不显露出关切与振奋!

“没错!”

看着众人的反应,于谦毫不迟疑地点头确认。

“这出自皇太后亲笔诏令,齐王即将登基为皇。”

“现在百官应在恭候齐王驾临。”

于谦本人同样满怀着热情。

眼前的景象让他深刻体验到了民众对朱祁镰的支持是多么炽热。

运送粮草这类风险之事,虽有赏赐,但却难得见到如此多人自愿效力。

最重要的是,尽管今日各城门敞开,但出人意料地,

除了少数人流,富商和绅士们还主动为守军提供食物饮水,并有健壮大汉协助搬石加固城市。

“大明,恢复生机啊!”

这股民心向上的力量,久违的让于谦感到了国家的希望。

以往人们对王朝失去信任,常常标志着国势衰退的根本所在,如今一切皆变。

听到于谦确切的消息,随着那位老人颤抖着的应和,全场一片沸腾欢呼之声。

此刻,每个由于谦派出的斥候一一返回,带来的报告无比惊人。

瓦剌大军进攻居庸关,而也先更是亲自率部五万人马挺进大同,目标直指紫荆关,一旦两关告急,京师咽喉之地危在旦夕

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

朱祁镰一一在先帝们的画像前上香叩拜,神情自始至终如常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