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 * 贞观十六年十一月,李勣班师回朝。 晋王奉圣旨亲出长安迎接。 从长安城外到皇宫的这段路上,李勣没有骑马,而是跟李治同坐一辆皇帝特许的朱盖华轮,并饰以象牙的豪华大车。 因预备着要去见圣人,李勣早已经在城外换下了戎装佩剑,此时是一身官服。 李治略一打量他,不由就问道:“大将军气色怎么比离京的时候还好?” 明明征战数月,但李勣脸上并没有什么风霜刀剑之色,与离开的时候相比,气色还真是更好了,都不用人说客气话。 李勣很坦诚,开口时还忍不住笑了:“人逢喜事精神爽。臣在漠南先是打崩了薛延陀的大军,没几日就收到入凌烟阁的佳报!臣只觉此生圆满了。” 说这话时他的喜意已然能控制住。 李治却不知,其实李勣在第一次听闻这个消息后,先是跟来报信的几路家下人,都反复确认了十遍以上,他确实名列其上。 直到完全确定后,李勣就兴奋地纵马在漠南之地奔了半夜,甚至差点迷路。要不是老马识途,可能凌烟阁上的功臣就要多一位已故,少一位健在功臣了。 当然,这种有点丢份的事儿,李勣绝不肯说给晋王。 他说出口的是一份沉甸甸的道谢:“多谢王爷为我进言!” 李治却莞尔摇头:“我是为大将军说过话,但应当不是我的缘故——四哥更得父皇看重,他也曾为江夏王说过话。甚至三哥都特意上书,从封地上回来了一趟,也是为了江夏王。” 李道宗是宗室,本人又有本事,人缘很好。 李泰是想拉拢李道宗为己用,三哥吴王李恪大约是出于平日私交不错,且李道宗又确实有功,所以也出面送了这样一份人情。 然而最后李道宗没有入凌烟阁。 李勣何等关注凌烟阁相关消息,李道宗这种跟他情况差不多,各有优劣的竞争对手,他当然更是上心,这些情况也都了解。 可他没想到会从李治口中听到这些实在话。 晋王竟然一点也不居功! 他拜托过晋王替他说好话,而如今他也确实入了凌烟阁。回来的路上,李勣已经仔仔细细想过了他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他也早已告诉过晋王,他会替他镇守并州,不只是因为皇帝的安排。 换句话说,他李勣现在有两位君主,最高级别当然还是皇帝,其次就是晋王了。 晋王如果让他去做一些私事,只要不是谋反,他就会去做。 若是……晋王想争储君位,他也会站在身后。 早在长孙府上,李勣就敏锐察觉到了,国舅爷对晋王的喜爱看重,不只是一个舅舅对小外甥,他甚至怀疑,国舅爷将凌烟阁事告知,是为了晋王,而不是为了自己。 别看太子和魏王各有班底,但只要有长孙无忌一人的偏向,那这就是三足鼎立。 这就是作为国舅爷与凌烟阁第一人的实力。 李勣早把一切盘算的明白。 若是这回,李治对他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不过分,李勣都会答应下来的。 而李治不挟恩图报,李勣就已经很感激了,但不想晋王竟然坦坦白白说了李道宗之事,然后笑眯眯道:“父皇再疼爱我们,在国家大事上也不会听我们的,可见大将军能上凌烟阁,是自己的功劳。在父皇心里,大将军哪怕年轻也配得上凌烟阁!” 在世俗观点看,年近五十的李勣不算年轻,但在凌烟阁一众人中,李勣妥妥是‘后起之秀’。 连他自己都忍不住要想,他能上凌阳阁,会不会有长孙无忌和晋王的功劳,但晋王,就是这样柔和且笑眉笑眼地祝贺他,告诉他,都是大将军自己的功劳。 说的李勣再次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起来。 同时,在李勣眼里,晋王那高洁的品格,就像他曾经见过的大漠北地山巅上的积雪一样无暇! 这样的想法,直到李勣进宫面圣谢恩,回到家中后还久久不能散去。 * 李勣回府第二日一早,儿孙并在京的所有嫡系旁系李氏族人,都集体来给他拜贺。 人头攒动,族人们均昂首挺胸,喜色盈腮。 他们的家主,上凌烟阁了嘿! 自从凌烟阁的消息出来,就长久霸占京中头条新闻。 长安城显贵云集,号称掉下来一块石头都能砸中官员。 这里永远不缺大人物。 原本,京中官员门第会以世家、勋贵、寒门来作区分。但自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出来后,一个新的标准横空出世——那真是谁家出一个能上凌烟阁的顶梁柱,谁家子孙出门走路都比别人头抬得高八度! 可见经过高祖和二凤皇帝二十多年的执政,如今社会风向终于有了较大的逆转:人们不再凡事以世家的标准作为标准。朝廷的认证,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重。 悄无声息的,凌烟阁的分量,超过了崔卢等世家的名望。 这是二凤皇帝与旧时代的角力,他一手挽住时代的缰绳,将整个世界拉向了自己胜利的一方。 民心就是最好的答案。 倒是李勣,见家人们全都脸上喜色沸腾,要是长了尾巴,恨不得一个个变成峨眉山的猴,上蹿下跳起来—— 心里顿生不满! 李勣立刻沉下脸来警告族人,近来一定要安分守己,决不能得意忘形,做出什么让人抓住小辫子的事儿来。 他能上凌烟阁,有多不容易,他自己知道。李勣是武将,不搞什么怀柔政策,哪怕面对自己的族人,也非常直白地勒令他们:都管好自己以及自个儿相关的人,凌烟阁的画像要等明年年后才能正式挂上。 在此之前,要是哪个蠢蛋要是做了蠢事,连累了他的名声,甚至连累了他不能上凌烟阁,谁就等着去死吧! 李勣的声音不说多么
第47章 药王(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