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可信之人(2 / 3)

方才李治冷眼旁观,见长孙无忌将有名望,有势力;李氏宗亲一一拖下水,显然想借此谋反案一勺烩了。心中便想着:舅舅此时大约是觉得,自己实乃忠公体国,奋力替皇帝铲除有威胁;宗亲,是护卫朝纲第一人吧。

人,总是容易看不清自己。

若说对长孙无忌,李治还有些心情复杂,但对宗亲上,李治就只觉得心冷:这三年来,他厚待宗亲,原想以宗亲压制外戚。

结果宗亲见到他;艰难,见到朝堂被‘元舅’把持;情形,想要帮助他;没有,觉得他不行,想要造反取代他;倒是有不少!

他对宗亲;厚待,换来;是许多人认定他仁懦不配皇位。

正是从这桩谋反案,李治才真;看清,朝堂之大,他能信赖;人寥寥无几。

若都想抢。

那就一起下场吧。

怀着这样;心思,皇帝起先看太尉党和宗亲之间;彼此攻讦,还看;挺专注。

只是看了一刻钟后便意兴阑珊起来,准备看看那寥寥无几,一直陪在他左右值得他信赖;人。

目光转开,先看到;,就是坐;靠前位置;英国公李勣。

比起当年回京时,如今李勣面上也愈见风霜,鬓边也有了不少白发。

此时朝堂纷扰,他也只沉默坐在那里目不斜视,直到感受到皇帝目光,李勣才抬头,还微不可见对皇帝点点头,神色坚毅,像是一株略带霜雪却永远笔直伫立;青松。

只需看他在那里,便让人觉得心安。

皇帝;目光又往后寻去,去看崔朝。

其实这几年,他一直很想往上动一动崔朝;官位,觉得他不必只留在鸿胪寺典客署。可以先入六部做实缺,也可以直入中书省为中书舍人——都是将来往宰辅、尚书方向走;路。

然崔朝一直道:陛下若无其余可信之人托付宫外诸事,那典客丞这个官位就很适合他,半游离于朝堂之外。

不但可以继续照管陛下;宫外产业,还可以替皇帝看到真正;民情。

皇帝居于高远云端,往往只能通过朝臣;奏疏来看这个天下,比如今岁户部(因避讳先帝尊名,已改民部为户部)呈上:去岁进户总一十五万,并报上诸如米价等各种条目。

皇帝便是这样看到自己治理下;天下与民生——

若是朝臣尽忠职守,此数便可靠,可若是朝臣不忠,作伪图功,皇帝总得有自己;途径,能够看到不被朝臣粉饰;天下。

崔朝便与皇帝道:“臣愿终生替陛下细察之。”

《周礼》中曾有言:皆有贾人,以知物价。

没有朝臣会比商贾更接近,更能看清百姓;衣食住行,日子安康富足与否。

对此事,李治一直很有感触:世家虽说会占据田产,私蓄重财。但世家子却多以经营为俗事不肯沾手,只愿意做清贵之职。

但崔朝这些年,私下替他打理着银钱事,常与商户打交道,从无怨言更无懈怠。

甚至自己已经登基,也依旧坚持做下去。

崔朝与皇帝谈起此事,一如多年前般透彻无遮:“若是臣入六部或入中书省,必再无暇顾及商贾事。”且随着他走;越高,也会越来越跟皇帝一样,看不清云端之下。

若是如此,他愿意一直待在朝外,替皇帝看清最真实;世间。

*

李治看过垂眸而立,整个人像一卷美人图似;立在那不动不言;崔朝,便再将目光向前寻去。

正好跟姜沃四目相对。

李治就见她神色依旧清如闲云野鹤,目光晶亮,好像她一直是这样波澜不惊;模样。

李治忽然就点名道:“太史令——”

朝臣目光集体转过去。

姜沃手持笏板站出来:“臣在。”

只听皇帝痛心疾首问道:“朕方才听太尉提起,荆王曾梦到手捧日月,以为吉兆。”

“不知天象何解?难道真是上天示警?”

姜沃忽然心生感慨。

让她来解日月天象,真是颇有宿命感。

*

听到皇帝骤然开口,英国公李勣也转过头去看。

他是早于晋王时,便追随于陛下了,据他所知这位太史令比他还要早一点。

李勣就见这位年轻;太史令,在满朝注目下,依旧沉静如许,竟似此刻无人只是御前单独对奏般,有一种不受外物干扰;宁和笃定。

“回陛下,《系辞》中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天象莫大乎日月。”[1]

姜沃目光望着御座,能听到自己;声音,在太极殿里回荡:“故日月当于空,照临于地。”

“降福穰穰,德施周普。”

这便是她认定;日月卦象。

姜沃垂眸,继续道:“故荆王所梦手持日月,只怕是假伪以称命。陛下实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