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让安西乱起来(1 / 3)

家母,武则天 tx程志 2372 字 2个月前

第179章

十二月的庭州,异常寒冷,显然不太适合人类在室外活动,不过,因为大唐重新夺回安西四镇,中断了一年多的丝绸商道,就要重新开启。

寒冷的冬天,其实才是最适合丝绸之路行商的季节,因为冬天,丝绸之路沿途,很多地方都积雪,商队可以依靠积雪随时补充水源。但是,到了五六月份,那个时候行商就会非常困难。

这边战争的痕迹还没有完全结束,至少庭州军开始沿途清缴沙盗和马匪,保护商路正常运行,大唐的这个行为,受到了商队的热烈拥护。

这其实就是规则存在的意义,别看这个规则的存在似乎是对弱者的保护,但实际上是互惠的,强者同样从中收益。

比如说,现在大唐在开通丝绸之路之后,仅仅庭州就收了三万多贯的税金,这三万多贯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有些人为了三万贯甚至不惜发动一场战争,可李贤却利用了规则,毫不费力的就拿到了这笔钱。

而且是商人们主动缴纳的税金,这就像是种地纳粮行商交税,这是已经深入所有骨髓的规则。

当弱者难以预测强者的行事方式,而又感到迫在眉睫的危险,必然会群起反击。

这一点,可以从汉高祖刘邦,以及吕后身上得到极好的诠释,汉高祖刘邦以布衣之身夺得天下。刘邦没有夺取天下的时候,他虽然看似行事肆无忌惮,事实上却非常注重规则。

在刘邦率领进入关中,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在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在阵前列举的项羽十罪,“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

刘邦列举项羽十罪,其核心思想就是一再声明,你项羽是规则的破坏者,而我刘邦则是直接的受害者,现在是以规则的维护者身份来诛灭你。

或许有人会说,刘邦彼时的心态是为了争夺大义的名分而已,但是,当刘邦夺取天下成为大汉帝国的皇帝之时,他实际上具备了任意制订规则和违背规则的超然地位,难能可贵的是,他依然选择了遵守规则。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汉初对功臣们的分封。这种论功行赏,最难做到的便是公平公正,刘邦为了确保大家都满意,不惜为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曾经背叛过自己的雍齿,硬是抛开个人的感情,按照他的功绩给予其应得的封赏,制订合乎情理的规则并尊重之,确保了汉初的功臣良将们得到与自身功绩相应的回报,而他们回馈给刘邦的则是延续到他子孙后代的忠诚。

与刘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吕后,称制之后,完全按照内心的好恶来行事,丝毫没有规则意识,随意废立王侯,乃至草菅宫人、王侯和皇帝的性命,群臣虽然迫于形势在表面上屈服,实际上内心深处是“弗平”,于是刘邦留下的大臣们,诛灭了吕氏一族,还政于刘氏。

这是因为刘邦制定的规则,相对公平。不尊重规则的吕后导致家族被诛灭,尊重规则的刘邦,重新得到群臣的拥戴。

其实,大唐也是一样。

大唐开国之初,李渊制定了武德律,武德律本身就是开皇律,李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世家子弟,喜欢道教,习惯性的清静无为。武德律的核心观点,其实是围绕着世族门阀利益为基础制定的,别看李渊当了九年皇帝,而且还成了被儿子圈禁的太上皇。

可事实上,李渊对大唐的贡献,不亚于汉高祖对大汉的贡献,因为制定的武德律,保障了关陇世族门阀的利益,这些世族门阀就非常支持李唐。在武德元年,李世民率领八总管,十数万人马对战薛举。

根据史书记载,武德元年七月壬子,战于浅水原,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世民引兵还长安。薛举遂拔高墌,收唐兵死者为京观。

要知道,这可是李渊前脚入关中,后脚就遭遇了如此大败,当时薛举大军抵达泾阳城,距离长安仅八十里,长安城一日三惊。在这个时候,关陇贵族集团,不认同薛举,而是鼎力支持大唐,仅仅六十余里,李世民就重新聚集十万大军,反败为胜。

当然,李世民的常年征战,几乎所有的寒门子弟和百姓良人都视他为君父,这迫使他做出了和李渊不一样的选择,李治和李世民不同,他执政方针也不同,无论是李渊、李世民、还是现在的李治,他们作为大唐皇帝,都是遵守规则的人。

其实,武则天是不遵守规则的,那么如果有一天,谁成了武则天的敌人,谁也被武则天毫不留情的铲除。

李贤正是因为武则天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被迫自保,如果没有武则天,李贤宁愿在李治之下,当一个闲散王爷,屁事不管,混吃等死。因为李治是规则的范围内解决问题,这样或许麻烦了点,见效慢了点,但是在规则的范围内,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李贤遵守规则,所以康波密提才愿意跟他做生意,正是因为康波密提的帮助,庭州现在不仅商业繁荣,而且各项进度都非常快。

最其码,李贤的发展重心,从庭州现在向阿尔泰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