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慢病管理(1 / 2)

丝路新医 江湖老六 953 字 1个月前

李明和阿依古丽正在村卫生室里为前来复诊的慢病患者们诊治、开药、叮嘱。

“马大爷,您的血压控制得不错,要继续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啊。”李明一边在老人的随访表上记录,一边叮嘱道。

“谢谢李大夫,要不是你们‘关爱风烛’项目,俺哪能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更不会坚持吃药、复查了。现在感觉身体棒棒的!”马大爷乐呵呵地说。

阿依古丽正在为一位糖尿病患者测血糖。“李婶,最近血糖控制得很稳定,看来您把饮食运动方面的建议都落实到位了。”

李婶笑眯眯地说:“这都是阿依古丽大夫您教得好啊。以前俺哪懂什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就知道吃药。现在可好了,学会了生活中的‘小窍门’,既省钱,身体也利索了。”

望着村民们感激的笑脸,李明和阿依古丽的一身疲惫顿时一扫而空。但同时,他们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农村慢性病防治之路任重道远。

体检揭示的现实触目惊心:叶城县4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三分之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但这些“沉默的杀手”在农村却常常被忽视。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并发症不断产生,最终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

作为医者,李明和阿依古丽深知,农村慢病防治的关键,在于建立“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长效机制。但目前,农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基层首诊能力不足,上转渠道不畅,导致慢病管理“看得见、叫不应”的尴尬局面。

“阿依古丽,农村慢病防治的路还很长,光靠咱们‘关爱风烛’的体检排查还远远不够,必须从体制机制层面探索突破口啊。”一天夜里,李明对阿依古丽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阿依古丽若有所思:“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很多患者小病在村卫生室看,大病在县医院看,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导致诊疗流程碎片化。不如我们尝试搭建一个‘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慢病管理网络,推行分级诊疗模式,让患者能够获得连续、协同的诊疗服务。”

李明一拍大腿:“这个设想太好了!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由县医院牵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共同参与。县级专科医生负责制定诊疗方案,乡村医生负责日常管理和随访,形成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病防治网络。”

阿依古丽接着说:“关键是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守门人’作用,提升基层慢病管理能力。我们可以为乡村医生提供培训和指导,规范诊疗行为;利用远程会诊系统,让基层能够及时获得上级专家支持;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实现急慢分治、轻重分流。久而久之,多数慢病患者就能够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倾心探讨,渐渐勾勒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他们决定尽快与县卫健委沟通,争取把“关爱风烛”项目打造成为叶城县慢病防治的示范工程。

……

很快,在李明和阿依古丽的积极推动下,叶城县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县医院成立了慢病管理中心,由李明和阿依古丽牵头,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专业团队,负责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和质控标准,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各乡镇卫生院成立了慢病管理站,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慢病患者的筛查、登记、分级、转诊等任务,并为村级慢病管理提供业务指导。

村卫生室则成为慢病管理网络的“最后一公里”,在乡镇的指导下开展患者健康档案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用药指导等日常随访管理,并做好向上转诊的“把关人”。

三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犹如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让慢病防治工作渐入佳境。

“自从有了村医的管理,我再也不怕忘记吃药、忘记复查了。”

“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打个电话视频,县医院的专家就给我会诊指导,真是太方便了。”

“前些日子心脏不舒服,多亏村医及时给我转到县医院住院,要不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呢。”

一个个患者的由衷赞誉,让李明和阿依古丽倍感欣慰。他们见证了一个个鲜活的变化:

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从不足两成提高到八成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直线下降,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农村就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基层首诊率、双向转诊率稳步提升。

群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穷病”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大幅减少。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个个可喜的变化,无不昭示着“关爱风烛”这盏明灯正在大地上熠熠生辉,照亮了偏远农村的健康之路。

夜深人静,李明和阿依古丽并肩而坐,回望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关爱风烛’项目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咱们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支持啊。”李明感慨道。

阿依古丽点点头:“是啊,农村慢病防治,不仅仅是医疗卫生系统的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