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多点联动(1 / 2)

丝路新医 江湖老六 1115 字 1个月前

自治区卫健委会议室里,来自南疆各地的医院代表济济一堂。

大屏幕上同时连线着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

李明和阿依古丽坐在喀什代表团的位置上,紧张地等待着会议开始。

“诸位,”自治区卫健委主任开门见山,“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建立南疆儿科急救协作网络。请喀什地区医院的代表先介绍你们的设想。”

李明站起来,深吸一口气:“我们的方案分三个层面:首先是统一技术标准,解决设备兼容问题;其次是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明确各级医院的职责;最后是组建专家资源库,实现远程会诊的全天候保障。”

他详细介绍了上周那个远程会诊案例中暴露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解决方案。

“关于技术标准,”阿依古丽补充道,“我们建议采用国际通用的di标准,这样不仅能确保图像质量,还便于与国内顶级医院对接。”

和田地区医院的代表——王野也发言了:“我们完全赞同这个方案。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始升级设备,为对接新系统做准备。”

讨论持续了整整一上午。

期间,不时有与会专家提出建议和疑问。

北京专家特别强调了培训体系的重要性,上海专家则分享了他们在远程医疗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

“这个方案很有前景,”张国华通过视频发言,“但实施起来面临三个主要挑战:一是基层设备配套,二是专家资源整合,三是应急预案完善。建议在试点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

中午休息时,李明的手机突然响起。

是克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打来的。

“李医生,我们这里有个急诊病例,需要紧急会诊。”对方语速很快,“患儿今年4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现在发热不退,血氧饱和度下降。”

李明立即看向主任。

主任点点头:“正好可以试试新系统。”

会议室迅速转变成临时会诊中心。

技术人员紧急调试设备,连接克州医院的系统。

这一次,画面异常清晰。

克州医院传来的检查影像几乎没有延迟,音频也十分稳定。

“患儿叫阿卜杜拉,”克州的医生介绍道,“前天开始发热,昨晚突然呼吸困难……”

多地专家迅速展开讨论。

上海的专家详细分析了影像学特征,北京的专家针对用药方案提出建议,而阿曼大夫则从维医角度补充了一些观察要点。

“关键是要控制感染,”张国华总结道,“建议立即调整抗生素方案,同时严密监测心功能。如果24小时内症状无改善,要考虑转上级医院。”

一个小时后,会诊结束。

虽然打断了原定议程,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多点联动的威力。

“这次会诊比上周顺畅多了,”王野感叹,“如果能保持这样的质量,就太好了。”

下午的会议转向具体实施方案。

各家医院轮流发言,纷纷表达了参与建设的意愿,也提出了各自的困难和需求。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主任说,“我们决定成立南疆儿科急救协作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张国华同志任组长,李明同志任副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会议结束后,张国华把李明叫到一边。

“这个担子不轻啊,”老教授意味深长地说,“但我相信你能行。记住,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整个南疆的医疗系统都是你的后盾。”

回到医院,已是深夜。

李明和阿依古丽在办公室加班,整理会议纪要,制定下一步计划。

“你看这个培训方案,”阿依古丽指着电脑屏幕,“我建议分三个层次:省级专家带教、地区医院实训、基层医生跟诊。这样可以既保证质量,又照顾到实际情况。”

正说着,克州医院发来消息:阿卜杜拉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体温开始下降,血氧也趋于稳定。

“太好了,”李明松了口气,“这个病例可以写进我们的示范案例。”

阿依古丽突然笑了:“记得刚来的时候,你还在为学维语发愁,现在都能指导全疆的医疗协作了。”

“彼此彼此,”李明也笑了,“你不也从当初的内科医生成长为儿科专家了吗?”

窗外,喀什的夜空繁星点点。

远处的帕米尔高原若隐若现,就像他们正在建设的这个网络——看似遥远,却又真实存在。

第二天一早,各地医院就开始行动起来。和田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已经开始设备升级;克州医院则表示,已经组建了专门的远程医疗团队。

李明和阿依古丽马不停蹄地走访各科室,协调资源,落实方案。

“技术科说了,”阿依古丽在午饭时说,“下周就能完成系统升级。到时候我们可以先和和田、克州试运行。”

“好,”李明说,“我已经和王野约好了,先选几个典型病例进行模拟会诊。”

正说着,护士小玛依拉匆匆跑来:“李医生,阿依古丽医生,急诊科来了个重症患儿,需要会诊。”

两人立即放下饭碗赶往急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