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论功行赏 你这是当咱们大清的亲王爵位……(3 / 4)

地想起,若是当初自己能够争气些,好歹是个嫔主子。也就不至于将自家骨肉交于旁人抚养,导致母子之情生疏了吧

见她如此,十四赶紧又是端茶递水,又是揉肩捶背的。

还讲起跟李氏打仗时所发生的种种趣事,好不容易才把人逗得眉开眼笑。

然后才小心翼翼劝慰“儿子知道自己是额娘所有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俗话说得好么,老儿子大孙子都是老太太的命根子。额娘虽然风华犹在,远谈不上什么老太太,但对儿子的关爱之心却远胜世间任何父母。”

“便是儿子的儿子都在皇阿玛的主持之下成了婚,儿子已经当了玛法,在额娘眼中还是那个处处需要您照顾的小十四。所以时时为儿子打量着,唯恐儿子受丝毫委屈。”

德妃闲闲地瞟了他一眼“你这臭小子既然知道,就该让额娘省点心。”

是是是。

十四忙不迭点头,表示自己这几年一直循规蹈矩。可乖巧,可努力。所以额娘再不必为了儿子殚精极虑至此,甚至开口向四哥索取什么。

“我”

还不等德妃开口,十四就轻捂了她唇角,满眼真诚地道“儿子知道,额娘所思所想所为都是为了儿子。可儿子都这么大的人了,日后的路自然知道该如何走。”

“额娘再不必为儿子担忧,只在宫中好生享福就是。”

见德妃双眉紧蹙,目光中似乎还有些不赞成。十四才又叹息,说有时候,您不帮忙,才是对儿子最大的帮忙。

因为处在四哥这样的位置,最主要考虑的肯定还是家国天下,而非私情。

再不会因为私情而罔顾国家利益。

不然的话,皇阿玛就算只有一口气,也会废了他另立贤能。

既然无用,且还可能给他和自身带来危险的事情,额娘又何必多说再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样的儿子,儿子总是比四哥多得了额娘许多关爱。

很难说他心里有没有酸溜溜。

会不会额娘越向着儿子,他就越瞧不上儿子,甚至想给儿子使点小绊子。

咳咳。

说完这话,十四就在心里默默给自家四哥道歉。他这也是逼于无奈,想着把危险抹杀在萌芽状态。

唔,原本的他可想不到这么多。

看到德妃如此,也许不但不阻挠,还会帮着给老四施加压力。但此番,跟他搭档的不是虎团那个芝麻馅的团子吗

擅于防患于未然的他早早提点了十四,让他注意着些。别前脚才春风得意马蹄疾地回了京城,后脚就祸起萧墙,被亲额娘坑了个体无完肤。

当时十四还嗤之以鼻,觉得他实在多虑。

现在想想,还真多亏那家伙絮叨了这么几句。让他及时发现危险萌芽并积极掐住,保住自己未来富贵有闲散的皇弟生活。

稍后收到消息的胤禛笑,觉得往南边儿几年,十四弟又长进了许多。

若能一直保持如此,将来不止他们兄弟之间的相处,就连太后和新君的关系也会和睦许多。

如德妃所想,康熙也确实将表彰三军的事情也都一股脑地推给了他。

低级官兵的伤亡抚恤等,朝廷早有定例。

只让兵部、吏部跟户部相互沟通,核准伤亡人员名单,再从优抚恤,按制给予奖赏、擢升官职即可。

但主帅虎团跟几位皇子阿哥的功绩与奖赏,这是三部都不敢擅专的。

只能草拟个意见,交给胤禛。

再由他请示康熙,看康熙如何批复的样子。

“老大复郡王之位,老五赏双俸,老七、老八、老九、十四都封亲王”康熙双眉紧锁,颇有些意外的看着胤禛,“你这是当咱们大清的亲王爵位是街边的大白菜吗一砍就是好几车,随便大甩卖来来来,你给朕好好说说,这到底是谁的主意,你又基于什么心思改都未改,直接递上来的”



胤禛一脸尴尬地跪下“儿子启禀皇阿玛,这吏部尚书拟上来的折子是复大哥郡王之位,五弟双俸,其余人等皆封郡王。”

“是儿子觉得,五弟跟七弟参赞军务,没少跟着劳心费力。只那海贸法规一百条,就很好地规范了海贸市场,足以让八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儿子觉得,封个亲王毫不为过。而海贸事如今这般兴旺发达,少不了九弟之功。十四弟两番出征,虽在准噶尔时遇到皇玛嬷丧期,与最后决战擦肩而过,但其功劳亦是不可磨灭。此番攻占李氏,他更主导了诱敌之计,不战而屈人之国,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咱们大清的损失,实实在在有大功于朝廷”

胤禛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