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出塞(1 / 2)

每逢秋季,塞北之地牧草枯黄,北方的游牧就到了灾荒之时,这个时候就要南下牧马了。

说好听点叫牧马,说的直接点就是前往长城一带烧杀抢掠。

游牧民族生活在塞北,十分的寒冷,无法耕种庄稼,不会生产。

而这个时候的汉人正是秋收之季,有粮食可以抢。

而抢到粮食后就会退回塞北,但不会太远,因为越往北越冷。

每到寒冬腊月,都会有许多游牧部落拖家带口盘踞在长城一带,寒冷的北方在游牧民族看来,那简直是温暖的江南。

自从九大塞王戍边后,北方的游牧再也不敢大举南下了,几大重镇固若金汤,难以攻破,即使来了,也是送人头的。

到了永兴朝,鞑靼,瓦剌主动称臣纳贡,所以北方长城一带几乎没有发生战事,双方进入十年的蜜月期。

其实鞑靼,瓦剌,这些游牧的日子也不好过,大明武备充足,兵强马壮,他们无法南下掠夺,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兀良哈为何投靠了大明,就是活不下去了,再不找个靠山,整个部族就要饿死了。

眼看自己的部落生活的越来越难,瓦剌的马哈木和鞑靼的阿鲁台就动起了心思,以前不敢南下,那是打不过大明,如今帖木儿来了,北方的大部分兵马都在西域作战,这是个绝佳的机会,所以开始和哈里眉来眼去了。

不过,身在漠北西边的瓦剌还不敢公然和大明撕破脸,毕竟他没有战胜晋王的把握,马哈木精的很,他在观察局势,一旦时机成熟,他会立即联合哈里,反攻西域。

可他没有等来帖木儿的援兵,却等来了燕王朱棣和梁国公蓝玉出兵漠北的消息。

而且,明军大部队正在向西行进,很明显,这是冲他来了。

马哈木慌了,立马派人求和,结果瓦剌的使者上来就问大明为何要进军瓦剌。

朱棣也不废话,明白的告诉他,没别的原因,也没有任何理由,就是想打你了。

得知消息的马哈木立马和儿子脱欢以及另外两位瓦剌首领商量对策。

太平和把秃孛罗认为明军来势汹汹,应当主动避战,向北而去。

塞外之地,寒风呼啸,遍地枯黄,一眼望去,尽是万物凋零之色。

忽兰忽失温,瓦剌军大帐!

几位首领围坐在火盆四周,旁边是一幅羊皮绘制而成的地图。

“此次朱棣从大同,宣府出兵,北上而去,他的目标正是我们的大本营忽兰忽失温!”

太平按着地图说道:“大汗,此时撤军还来得及!”

洪武末年,大明最后一次北伐,鞑靼主力被彻底打残,瓦剌部趁机吞并鞑靼大量地盘,将重心全部东移。

“撤……我们撤到哪里?”

马哈木质问道:“难道要我们放弃打下来的土地,放弃牧场和牛羊回到那片沙漠……”

众人瞬间沉默了,鞑靼的这片地方可比他们瓦剌的地盘优质,有丰盛的水草和干净的河流,可以畜养大量的牛羊,而且远比西伯利亚那个环境好多了。

过了几年的好日子,谁也不想再回去过苦日子了。

而马哈木说这些话的意思也很明确了,他要打,和明军死战。

“如今正值寒冬,明军在这个时候出兵,目的就是为了牵制我们的兵马,从而减轻西域的压力!”

这种战略部署,有很强的目的性,稍微有脑子的人都能想到。

往年明军出兵,几乎都是在开春,打到入冬,天冷了就撤兵,除非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才会继续打下去。

“据我所知,大明连年征战,先是高丽,又是安南,如今发大军和帖木儿开战,朱棣此次出兵漠北,带不了多少兵,即使我们在忽兰忽失温和明军耗着,他们的后勤也耗不了多久!”

马哈木坚定的说道:“最多半年,明军就会退兵!”

良久后,太平问道:“岭北那边怎么办?”

“那个晋王可是派人来传话了,如果我们要是联合哈里,他不打帖木儿了,直接北上,吃掉哈里,来打我们!”

马哈木眉头紧锁,瞬间犹豫起来,说道:“把秃孛罗,率领你部兵马,在岭北防备,不是防备明军,而是哈里,绝对不能让他进入我们的地盘!”

一旦哈里进入瓦剌,晋王一定会死追这条大鱼,到时候晋王,燕王两路大军同时出兵,他们瓦剌也只有北逃苦寒之地的命运。

太平问道:“那明军要是坚持攻打忽兰忽失去温,我们又该如何?”

“那就打!”

马哈木果断说道:“汉人有句话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们的草原和牧场绝不能丢弃!”

说罢,拔出匕首狠狠的插在烤羊之上,其余人纷纷效仿。

大同北,四百余里,赛音山达,明军大营!

为了此次出兵,朝廷也是下了血本,不仅给了军费,还送了五千多套鸳鸯战袄来装备燕藩的兵马,远远望去,赤红一片。

即将到了年底,这个时候是不适合出兵的,因为漠北实在太冷了,就连北方的游牧都受不了,更别说长城内的汉人了。

不过,燕王这边就算再苦,也苦不过晋王那边,西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