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变化(1 / 2)

回到古代耍流氓 静秋 1049 字 2个月前

从效果来看,西北这段时间的变化,确实说明了萧奕这种举措的有效性。

毕竟,比起发现一个就杀头,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伸手必被抓,才更重要。

制度的完善,会让官员官吏想要犯错的时候,难度更大,且容易被发现。

体制内的种种制度,就像是绑在他们手脚上的铃铛,只要做了出格的事,总会留下痕迹。

而律政司在监督和执行力度,让各级官员心中不敢存有一点侥幸。

贪十两银子,有千分之一的几率被抓,被抓就杀头,那官员肯定会想着怎么贪百两千两万两。

可贪十两银子,有十分之一的几率被抓,被抓会被免职,会坐牢,就会有很多人心里打鼓了。

即便少了杀头的威慑,只要制度完善,监督全面,不敢说西北现在的官员人人清廉,至少不会像之前那么乌烟瘴气。

哪怕这些人把贪从明面转入暗面,把欺压百姓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行动上,至少百姓的日子会好过些。

而想要进一步改良吏治,则需要接受新式教育的人进入各个部门。

即便如此,制度改良和监督也不可少。

有些事只能尽量减少,想要彻底消灭,是不可

能的。

人,毕竟是靠欲望驱动的。

只要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清明,便是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了。

西北目前的情况,不敢说太平盛世,至少老百姓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亲眼看到了改变。

至少,他们有事了,知道去找官府求助,官府的通告下来,这些老百姓也不会下意识怀疑,而是积极的去了解。

一个非常直观的变化,就是难民营的人数即将超过一百万。

原本那些不信任官府的人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下,在亲眼看到了难民营的情况后,都选择了相信官府。

他们有些之前躲在山里,有些逃难去中原。

现在,这些人都集中在了金城之外。

金城之外的难民营此时说叫难民营已经不太贴切了。

原本的那些窝棚已经慢慢不见了,原本那些应急用的木房子也慢慢拆掉了。

毕竟,这些赶制的木房子太粗糙,四面漏风不说,还有火灾隐患。

萧奕在之前就下了命令,难民营中大量招工盖房子。

盖的房子是土坯房,难度不大,材料也好找。

西北城外那些村镇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土坯房,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会盖房。

萧奕招募的条件

很简单,有点技术的,每天有钱拿,没技术出力的壮劳力,每天三顿放也管饱。

难民营中除了老人小孩,壮劳力都是要干活的。

之前活不够多,壮劳力每天只能得到一点粮食,保障自己饿不死。

后来矿山招了一批人,城里各种工坊又找了一部分,再加上征兵和一些地方招工,才让大部分人有活干。

萧奕倒不是想饿着这帮人,只是之前需要人的岗位不够,他也不可能让壮劳力白吃白喝。

倒不是吃的那些粮食萧逸提供不起,而是不能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现在招工盖房子,到是一下把缺口补齐了。

甚至很多别的活都招不到人。

倒不是因为盖房子轻松,只是萧奕承诺了,盖房子的人按照工时,有优先入住的权利。

不过,这批土坯房,最优先的还是供给老人和孤儿。

土坯房施工难度不大,金城周边有大量合适的土壤,一百万人的房子虽然多,金城周边那些土山也挖不完。

这些优质的黄土添加一个植物纤维后,混合一定比例的水处理后,便是优良的建筑材料。

至于土坯怎么做,不需要萧奕去教。

西北人本来住的就多是土

坯房和窑洞,论盖土坯房,该萧奕向这些人请教才对。

要知道,村子里面的房子,都是这些人自己盖的。

不需要什么专业的施工队,村子里的人帮帮忙,很快一座土胚房就盖起来了。

至于房子的样式也简单。

萧奕规划了两种样式。

一种是比较小的,中间隔开,一边是厨房,一边是住的地方。

五六个人以下的一家,住进这种房子,略微有点挤,可也算是有个小家了。

还有一种大一些的房子,长长一排,里面是大通铺。

独身的,和家人失散的,住进这种。

这种模式将最快速度解决这一百万人的住房问题。

这种居住条件算不上舒服,可至少能让这些百姓平安度过这个冬天。

土胚房良好的保温性能,很适合过冬。

从深秋开始,因为寒冷很多城外的工作都要停止,到时候萧奕打算开砖窑烧砖,在金城周边盖砖房。

砖房因为施工比土胚房费时且烧砖需要的时间成本高,要满足所有人需求必然还需要很长时间。

不过有了土胚房安稳过冬,至少不容易出现有人被冻死的情况。

砖窑的规模会根据烧砖工人熟练的速度不断扩大

,至少在明年冬天,能保障让大部分人住上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