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发现新矿(1 / 2)

大明帝君 挚笔 1097 字 2个月前

这里,是百味楼。

今日是礼部尚书赵宏善的生辰,在家里大摆宴席庆祝一番后,最后又留下一些朝堂之中向来亲近的大臣们一起出来喝点小酒。

席间众人,不少皆是当初拥立朱正登基的大臣,也有些新面孔,赫然是上次恩科中新晋的进士们,可见,赵宏善担任上次恩科的主考官,还时扩建了不少有效人脉。

师生的关系,在朝堂上虽然不是最稳固的,却是最容易绑在一条船上的。

“赵大人!皇后娘娘有喜,眼见着就要诞下嫡长子,赵家更上一层楼,那是指日可待啊,不如咱们喝上一杯,先提前恭喜赵大人啊!”

一个穿着青衫的年轻官员满脸笑意,举杯高喝。

这人乍一看去格外清瘦,但借着灯光仔细翘曲,可不就是当初和杨继平一届的考生,高全!

自打恩科结束后,杨继平被派去了海南种水稻,王仲和王言之则是直接去了西山屯,一个专心养猪,另一个则是帮朱正点燃科技树,弄出了不少新奇玩意儿。

当然,还有沈兴、朱清这样的,直接进了翰林院,沈兴是朱正面前的红人自然不用说,在倒春寒那次去湖广调粮时可是立下了大功,眼下也是在朝中走得风生水起。

于朱清,家里有着国公府的背景,虽然只是在衙门里领了个闲差,但却是个上升空间十分可观的地方。

这往日的同窗都有了极好的去处,高全自然也没有混的太差。

他本就是个钻研机巧的,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这一招见风使舵那是使得炉火纯青。

早在付士楠还没去漕运司之前,高全就攀着付士楠的高枝儿去了太仆寺领职,后来付士楠走了他也没闲着,索性又和赵家打上了交道,眼下倒是在赵宏善面前得了脸,混了个主事的官职。

虽说不大,但在好歹不算见习实习生了,那也是朝廷里编了号正式上了册的京官,有道是七品京官金不换,这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对对对,赵大人,您这可是一门贵人呐,夫人有了诰命,女儿又是当今皇后,还怀着嫡长子,您那儿子赵正阳赵大人,如今掌着锦衣卫,那也是风光无限啊!这杯酒您可是非喝不可咯!”

“来来来,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底下也有不少人起哄。

今儿到场的不少都是高官,出去高全这样拍马屁的小人物,自然还有诸如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甚至是公侯伯爵这样级别的人。

他们开起玩笑来,自然不用

太过拘谨。

赵宏善一脸的和气,来者不拒,喝得倒也痛快:“哪有你们说的那么荣光,都是替陛下做事的,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啊,只求一个心安,老头子我还怕我那顽劣的女儿和儿子,伺奉不好陛下,遭了罚。”

“那不会,您赵家眼下可是陛下跟前最得信任的了。这满朝上下,谁还能与您争锋不是?”

说话间,高全挤眉弄眼,见赵宏善喝得有些高了,嘴角闪过一丝笑意,眼底暗闪,这才意有所指道:“下官听说,甘肃那边……似乎发现了什么好东西,这甘肃的知州金大人,可是您提携上来的,不知,您知道那边到底发现了什么?”

席间顿时安静下来。

不少人借着朦胧的醉眼看向高权和赵宏善,只是那醉意里,多少都藏着几分清醒。

“哦?你这个六耳猕猴消息一贯灵通,怎地,还要来问老夫?”赵宏善眯了眯眼,不动声色打趣道。

高全悻悻一笑,舔了舔嘴皮道:“哎哟,下官这消息灵通,还不是您老人家愿意让下官知道么?若是您不让下官当这六耳猕猴,下官有几个胆子敢去打听不是?”

赵宏善摇了摇头,将手中的酒杯放下:“快说吧,油嘴滑舌的,甘肃有何事?

“下官听说……甘肃发现了新矿!铁矿!”

“什么!?”

话音未落,底下一片倒吸凉气!

古代金属矿产,明代以前主要有铁、铜、锡、铅、银、金、汞,金属锌的生产,则在明代开始见于记载。

有关古代矿冶业的文献记载,早期仅有产地而无产量。

《新唐书·食货志》首次记载全国银、铜、铁、锡的年收入量。

历代文献中的年收入量并不等于年产量,而往往是税收量、征集量、官营矿冶产量等。

明初全国官铁的年收入量为一千八百余万斤。

其中江西、湖广两行省收入量约以前万斤,冶铁业重点南移。

洪武二十八年官库存铁多达三千七百余万斤,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停办官铁冶,让民间自由开采,官府只管收税,税率为“三十分取二”。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矿产,是允许私有的!

高全在这时候提出甘肃有矿,而且是未曾上报朝廷,消息便直接到了他们这些当官的手里,这其中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矿,说白了,就是钱!

如果不上报朝廷,不守归国有,那就能为矿的私有主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可同样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样巨大的财富,如果

没有强盛的势力来守护,那迎接他们的就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