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公开讲座(1 / 2)

大宋狂婿 川北 1042 字 2个月前

“那么一周后,我会在书院里,安排一个属于你的位置。”萧扬行了一个极为真切的礼。

在经过了萧扬一番劝说之后,孟斯宇总算是同意在闲暇的时间里,以同物书院先生的身份,向京都之中的百姓们教授最基本的文字,以及部分简洁易懂,寓教于乐的经典篇章。

荀老先生的那本册子名为《大宋同文》,虽然大宋早就已经书同文,仍旧有着超过九成九的百姓不识字,不懂律法,所以常常会受到拐骗,被官员所压迫。

而《大宋同文》在来到萧扬手上的时候,里面收录了日常里极为常用的大约五百个字,当能够掌握这些文字之后,基本就能够读懂一些通俗的话本,以及志怪小说笔记等等。

如此便能够在大幅提高百姓的识字率的同时,能够让百姓们能够对大宋的律法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因为不懂法,从而被那些地主、秀才们用子虚乌有的罪名所压榨剥削。

为了能够达成这一个目的,荀老先生还收录了众多的律例,其中有宋朝的,也有前朝的,大多都是惩恶扬善式的故事类作品。

里面的恶角,大多数都是地方贪官污吏,而主

角通常是勤恳劳作的农民,结局通常都是以主角战胜贪官为主,其中为数不少的故事,还是由荀老先生所作。

在萧扬拿到这一本书的时候,萧扬就已经明白,这本书里面倾注的,全是荀老先生的心血,他该把荀老先生的遗愿传承下去,也必须传承下去。

所以萧扬在拿到这本书以后,便着手修订起了这一本《大宋同文》,对于前面的内容,萧扬只是作了勘误与一些简单的增删,并无太大的改动。

而在后面收录的内容里面,萧扬并不局限于只是与贪官斗争的题材。

包括华夏古代的人物传说,如岳飞,杨家将等颂扬保家卫国精神的华夏英雄事迹;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

以及能够传递自然物候知识和一定农业生产经验的一些生活与农业谚语,这能够将科学的知识变成他们能够口头传唱的谚语,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也不会让他们产生排斥反应。

而孟斯宇手头中的这一本,便是萧扬在这段时间里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将故事更为简化,用语更加通俗化之后的最终版本。

且萧扬已经储备好了一定数量的《大宋同文》作为课本,而且一旦需要的话,他就能够立马让大宋的工坊加紧印刷。

因为萧扬已经把一个印刷工坊买了下来,专门就是为了这《大宋同文》的印刷而工作。

萧扬有足够的信心,能够让这本书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大宋开民智的最为重要的起始一步!

与孟斯宇谈妥一切事宜之后,萧扬便离开了孟府。

萧扬并没有选择回赵府,但他也没有选择回到萧府去住,而是住在了开元楼的客房之内。

在需要用到赵府中的东西的时候,萧扬都会让韩信跑一趟。

反正韩信现在的这个速度在赵府之间跑一个来回,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当是让韩信锻炼锻炼身体了。

没错,萧扬因为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赵湘灵,所以选择了不回去这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他没有回萧府住的原因,是他不想给赵家一个错觉,那就是他们又闹掰了,如今与赵府保持平和但不来往的关系,对萧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而这段时间里,萧扬选择深居简出,不出现在百姓的面前,所以萧扬也不用害怕京都的百姓知道,萧

扬已经不住在赵府了。

只是常来开元楼的人,会发现一个客房里,总是常年闪烁着烛火,并且房门紧闭,但没有一个人知道,是萧扬住在里面。

京都之中也并没有更多关于萧扬的消息传出,只是宋铭传播的那一个谣言,在经过强子的努力下,风头不再如以前,但仍旧有星星点点在京都流传。

萧扬让强子不要继续去管了,既然已经不成气候,那么说明大家都知道了这一件事,没有太多的价值,让它去就完事了,继续在上面也只是浪费精力而已。

还不如把更多的人手调派到搜集田家的幸存者身上,这些天来,虽然强子一直在搜寻,但始终未能成功找到。

对此萧扬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继续找。”

萧扬也没有打算能够一下子就能够找到幸存者,因为即便是侥幸活了下来,现在哪还敢放出自己是田家后人的风声,这不就是在自己找死吗?

萧扬拜访孟斯宇的一周后,孟斯宇在同物书院前的一个宽广的露天学堂上,开始了他的第一节课。

这个露天学堂原名为讲学堂,本来就是荀老先生为了给百姓们上课才建起来的,但因为

权贵们的极力反对,所以这个广场也就荒废至今,如今堆满了杂物,也鲜少有人记得它原本的名字。

而在这一周的时间里,萧扬与孟斯宇的人合力把这一个广场清理了出来,并且配备了相应的桌椅与纸笔。

由于萧扬手里握着圣旨,而且人人都知道萧扬乃是荀老先生的继承者,所以他们虽然受人敌视,但也没有人胆敢前来阻挠,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