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声名远播(1 / 2)

大宁异姓王 扫地焚香 1145 字 2个月前

时光飞逝,冬去春来。

转眼,已是阳光明媚,莺飞草长的暮春时节。

苏州城,富春街。

这儿是苏州城里最为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两旁,遍布各种各样的商店,书店、文具店、古董店、布匹店、药材店、杂货店、乐器店,还有医馆、酒楼、测字馆、金楼、钱庄……

街道上行人如织,绝大多数人都衣着鲜亮,女人的头上插着金钗玉簪,男人的腰上系着玉佩香囊,一看就出自于富贵之家。

这也很正常,因为这条街道上的店铺里出售的东西,大都价格不菲,可不是丁门小户的寻常百姓能够消费的起的。

不过,在这条充斥着富贵和欣欣向荣的繁华街道上,却也有一些不和谐的点缀。

在一些犄角旮旯处,总会或跪或趴着几个衣衫褴褛、脸色蜡黄的乞丐,他们对着过往的行人不断的磕头或者是作揖,嘴里说着一些祈求或者是讨喜的话,盼望着过往的老爷公子、夫人小姐们能够行行好,给他们仨俩铜板,或者是给他们一口吃的。

这些人都是从去年那一场百年不遇的寒冬中幸存下来的可怜者!

去年冬天,一道异常凶猛的寒流突袭江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就连钱塘江和西湖都结了冰,那些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们哪里见

过这种奇观,纷纷跑到钱塘江或者是西湖边欣赏冰景,吟诗作对,娱文泼墨,好不快活!

而且,这样的寒冬是富贵人家的蜜糖,却是普通百姓的砒霜!

江浙两地本来就人多地少,更由于这儿丝织业十分繁荣,是大宁王朝最为重要的丝绸产区,产品不但全国畅销,更是远销海外,丝绸商人为了多生产布料,赚取利润,便大肆兼并农民土地,改稻为桑!

因此,江浙两地生产的粮食完全无法自足,主要依靠从外省购买。

由于江浙两地有的是银子,若是寻常年景,倒也不愁买不到粮食。

可是,由于今年冬天极度严寒,大雪封路,运河冰封,交通严重受阻,外地的粮食运不进来,导致粮食极度短缺!

更可恨的是,一些大粮商为了牟取暴利,竟故意囤积居奇,不往外放粮。

天灾加上人祸,不可避免的导致粮价高涨,一飞冲天!

最高的时候,粮价竟然达到了平时的五倍之多,简直离谱!

面对如此高昂的粮价,就算是那些中产之家都望粮兴叹,只能勒紧裤腰带,苦熬寒冬!

至于那些丁门小户的普通人家,更是无以果腹!

走投无路之下,他们只能卖家卖田,卖儿卖女,甚至是易子相食!

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大城

市尚且如此,更遑论小山村了!

江陵县原本就因为连续多年的匪乱,导致老百姓吃糠咽菜,家中少有存粮!

如今遇到了这样的寒冬,再加上粮价如此高昂,更是望天兴叹,欲哭无泪!

幸亏林旭早有准备,在寒流到来之前,斥资数万两银子,从外地购买了大批粮食,再加上剿匪得到的存粮,得以在灾荒到来之时,配合着官府,开仓赈灾!

这个寒冬,在全省普遍受灾严重的情况下,原本基础十分薄弱的江陵县,却成为了死亡人数最少的县城。

而表现更好的则是林山村,在这个极度寒冷的冬天,竟然没有一人冻饿而死!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因为这件事,林旭的善名传遍了整个江陵县!

同时,他们也知道了在江陵县,竟然还有林山村这么一个世外桃源!

于是,很多老百姓都携家带口的来到林山村,投奔林旭!

如今,林旭正在进行四大计划,正是需要大量用人的时候,而这些人的到来,正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推动了四大计划的进程。

随之,经过众人的口口相传,林旭的善名逐渐传遍了整个苏州府,乃至整个江苏省,很多人都知道了在江陵县林山村有这么一个大善人,于是那些活不下去的灾民

,便携家带口的赶往林山村,希望能在这儿讨一口饭吃,活下去……

……

东盛酒楼,是苏州府最为高端的酒店之一,掌勺大厨的爷爷曾经是御膳房的首席,他做得一手极好的江浙菜,尤其是松鼠桂鱼、雪花蟹斗、响油鳝糊和清蒸狮子头这四道菜,更是名声极响!

到东盛酒楼来吃饭,如果想点这四道名菜中的任何一道,都必须要提前预定,如果临时来了就想吃,抱歉,没有!

此时,午饭的时间已经结束,东盛酒楼的伙计收拾完卫生之后,拎着一个泔水桶来到门口,立马就有好几个乞丐围了过来,想从泔水桶里捡点儿吃的。

“干什么呢?!干什么呢?!一群臭要饭的,赶紧滚蛋!”

饭店的伙计年龄不大,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虽然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伙计罢了,但是面对这些乞丐,他似乎是感觉很有优越感,态度趾高气昂,冲着他们就是一通呵斥!

一个年约十岁左右的小乞丐瞄准了泔水桶里飘着的小半块馒头,趁着饭店的伙计不注意,伸手就去捞,动作又快又准,抓住馒头之后,转身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