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1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391 字 2个月前

就在众多举子们心急如焚的等待中,大宋政府终于公布了这一届恩科举子的任免安排。

毫无悬念的是,这些菜鸟没有一个被安排到那些那些从西夏夺回来的地方去,虽然说一开始不可能给他们安排一把手,但就算是县尉这样的副手也不行。

菜鸟就是菜鸟,刚刚夺回不久的土地多少有点兵荒马乱的意思,而且矛盾纷繁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大宋目前对这些地方采取的策略是怀柔,等待完全控制后,才可以一视同仁。

钟粟推测,朝廷可能也不想让这些恩科出身的菜鸟,别刚一当官就去想着怎么享受,所以尽量安排在了靠近北部边界的地方。

一开始先体验一下民生的艰难,这样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好处。

登封阮宗庭分配到了庆元府的一处小县,根据行文中的说法,钟粟一看就知道显然属于后世兰州辖区的。

兰州这地方在历史上也算是犬牙交错的四战之地,一度被西夏控制,一度又被大宋武力夺回。

第二次平夏城之战结束后,大宋对兰州的控制已经比较稳固,不过这里还是充满了战地特色,估计仍然存在不安定因素,对阮宗庭多少有一些挑战。

惠州叶长忠分配到了太原府的一处地方,目前来看比兰州的情况要好一些。

但这只是目前的形势,等到女真崛起后,灭了契丹,然后就会转而南侵大宋,其中一路兵马就是直取太原府的。

当然,这只是静态分析,形势的好坏和个人的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大,足够强大的人不

管在什么地方,照样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贺松风、叶长忠和阮宗庭三个人也是感慨万千,本来还抱着苦读的决心,至于下一届的科举能不能有所斩获,根本没法预料。

说是难以预料,其实就是希望渺茫,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恩科,让他们得偿所愿。

对于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进士科才是他们的梦中情人,原因很简单,进士科可是有着“宰相科”的说法,凡是大宋历史上身居高位的大佬们,几乎都出自进士科。

这样一来,诸科的光环就黯淡了一些,不过考过了诸科,也可以继续考进士科,苏东坡就这么干了。

恩科则是以广为施恩为目的,而且这次的恩科尤其厚恩,既然大局已定,能够不被淘汰,除非心态如同慕容复一样的人,才会长吁短叹,大多数人从一开始就接受了为国效力的教育,也没有太多的想法。

“三位的方向已经确定,贺松风要留在书院,这是个人的选择,历来书院中出现的大儒也不少,今后就看贺松风的努力和造化了。

叶长忠和阮宗庭两位也是得偿所愿,不过两位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靠近边地,那里的条件可能会艰苦一些,不过你们都是读过圣人之书的,这点苦头也算不了什么,好自为之吧。

当然,如果遇到过于艰难的情况,可以直接给我写信。”

钟粟觉得叮嘱得太多也没用,人的命运有时候真不好说,就像名噪一时的苏东坡,谁能料到晚年之时丧妻丧子,还被发配岭南。

文彦博也曾一度被贬离大宋

朝廷,但由于他才能出众,加之个人品行良好,最终的结局还是非常好。

苏颂生性淡薄,做事方圆有度,看到形势不利,便急流勇退,醉心于天文医药等诸般杂学,现在仍然深受朝廷的眷顾。

“现在一切尘埃落定,三位就在汴京放松一段时间,然后就各奔东西,到时候我会为大家饯行的。”

钟粟突然觉得有一种复杂的情绪涌来,之前陆桐两人走的时候他其实没有这种感受。

对于叶长忠和阮宗庭,他并不是太了解,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陆桐相对来说更加优秀一些。

只是自从陆桐去成都府之后,他听杨时所说政绩还不错,但却没有别的消息。

陆桐和这几位相比,家中着实贫寒了一些,杨时偶尔还派学生去他登封的老家接济一二。

另一名叫曹琳的家中情况就好了很多,钟粟倒也不在意。

这样算下来,钟粟的书院之中已经产生了五个举人,数量是少了点儿,但目前建成的书院也仅有两家。

再说,考取科举可不是他创办书院的最重要目的,他要尝试改良大宋官场软弱的风气,强化大宋的骨骼。

25年后,金国会正式开启对大宋的侵略战争,钟粟不知道他能在这25年做到什么程度。

汴京的春天即将结束,汴京理工学院也要竣工了。

钟粟早早就让吕嘉问帮忙,把汴京理工学院的招生公告散播于汴京各处。

皇宫后苑,赵煦和钟粟君臣二人坐在一处草地上。

“听说书院马上竣工了?”

“不是

书院,是理工学院。”

“还不都是一样吗?”

“不一样的。”

赵煦没有说话,笑着摇了摇头。

“官家,小子斗胆一问,我大宋打个小小的西夏用了多长时间你也看到了,你想过真正的原因吗?”

钟粟不想再和赵煦兜圈子,有些想法得趁早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