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官学杂学之争(2 / 2)

大宋教书匠 文佬 1287 字 2个月前

刻变得尴尬起来。

按照王元道的说法,孔子在世的时候,天下都不安定,也没有灭了他的学说,现在天下大治,他钟粟的一片谋国忠心反而成问题了。

除了这个,最要命的是,赵煦都同意了书院的建设,而他王元道难道比赵煦还聪明,就算真的聪明,但这种话也就想想罢了,一旦说出口就会死人的,可按照他的话来推理,显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钟卿慎言,国子监是我大宋支柱,育才无数,教谕学正皆为德才兼备之士,朕有不解之惑也常常求教,多听听国子监前辈的意见有好处。”

赵煦终于出口了,一出口就体现出了王者风度,既没有贬低国子监,也把自己礼贤下士的做法体现无遗,还

真有点滴水不漏的意思。

按理来说,到了这个地步,事情大概就已经有了定论,顺势收住就可以了,王元道的确没说什么,但之前说话的那个人再次开口。

“钟山长不管如何狡辩,但自西汉以来,官学才是国之重器,杂学仅为旁枝末节,不可混为一谈。”

“那请问我大宋嵩阳书院、应天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是否是杂学?”

钟粟也顾不得这些老顽固的地位背景了,不据理力争还真不行。

这句狠话一出口,现场再次死寂,既然非官学,那自然就是杂学了,可这几大书院虽然自负盈亏,但却有不少朝中大佬在里面,更像是有官方背景的私学。

先不说远的,距离汴京最近的登封嵩阳书院,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都曾经讲过学,在场的人也算是目前的大佬了,但比起范仲淹这些人,谁敢说人家的学术是杂学,如果说了,那就会成为学术界的笑话。

而且这些人里面,程颐还活着,到时候如果一怒之下杀到汴京来,把他撕了也不为过。

赵煦这时也哭笑不得,他也是服了这些人,找谁的麻烦不好,偏偏来找钟粟的,这不是没事找不痛快嘛。

但他也心里清楚,这件事情恐怕还真没完,大宋朝廷中的顽固势力可不是这么轻易就会放弃的,他也不想过多纠结,让他头疼的事情多着呢。

这场官学杂学之争暂时算是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