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的工作一旦展开,马上就是一片忙碌。
钟粟按照后世的眼光来看,这座小桥实在是太小,如果交给舟桥部队来干,也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情。
但在大宋人来看,虽然称不上大工程,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搞定的。
不管是按照后世的理论,还是大宋的做法,这种斜拉桥已经算是非常节约成本的。
真正说起来,就是一些木头和绳索而已,在草木茂盛的岭南,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两处桥头的位置各树立四根巨木,然后将木板做的桥面吊起来,当然按照钟粟的想法,还需要在桥面下面竖起来一些木桩,让桥面处于半活动状态。
半活动状态的好处也很多,正常情况下,如果有人车通行,桥面只是轻微晃动,不会产生网红桥效应。
如果有大风来袭,桥面只是晃动幅度稍大,但却不会遭到大的破坏。
对于钟粟的这个提议,柳大匠很快心领神会,果然和墨家渊源很深啊,不然怎么会想到这些。
钟粟其实心里明白,这些情况,柳大匠说不定以后也能想到,但他自己说出来,还是有好处的,起码可以间接证明,自己跟墨家就是有一些关系。
如果自己跟墨家毛关系都没有的情况一旦被证实,恐怕墨家总部一定会重新过起水深火热的日子。
为了提高效率,建造桥梁的人很快分为了几组,第一组负责材料的采办,其实主要就是在山中砍来几棵大树。
然后要将这些大树的一部分加工成木板用来当桥面,又直又均匀的主干,自然是要用来当做桥头的立柱。
立柱当然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还要有一些辅助的支架之类,不然埋得再怎么深,稳定性也有问题。
至于剩余的枝干,正好都可以用来加工木架子和桥面下面的半固定木柱。
还有一组需要准备专门的斜拉绳索,大概可以叫做绳索组。
这个钟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麻绳恐怕是唯一的选择,可以兼顾成本和耐用性。
虽然自己有百炼钢的技术,但如果用钢缆来代替麻绳,那实在是奢侈了,就算是汴京主城区的桥,也没有这个待遇。
真正说起来,这组人任务最为艰巨,麻匹从采集到炮制再到搓成绳子,然后最终变成拉绳,经历的工序还是非常繁复的。
钟粟便从附近调集来了不少乡民,他们别的也许不会,但搓麻绳这种事情还是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组就是土石组,他们主要负责那些重体力的工作,没有塔吊的情况下,所有的材料都得人拉肩扛。
少数情况下,畜力也是重要的帮手。
接下来的工作,钟粟自然不需要亲自出手
,他等到材料大概准备妥当,便完全交托给柳大匠,自己要去罗浮书院一趟。
本来之前就是半道上被劫持了,行程一直耽搁到了现在,好歹也是书院的实际拥有者,从来不去好像也说不通。
那怕没有任何事情,去自己的地盘,适当刷刷存在感也是很有必要的。
再说,自己待在这里,前期谋划还行,现在已经正式开工,又能帮得上什么忙。
钟粟要离开,柳大匠也没有意见,索九回来不久,钟粟这次便没有带他。
索九毕竟属于特殊人才,不能老是当临时工一样用。
现在要去自己的书院,倒是用不着帮自己察言观色。
路贲却是一脸坚定,无论如何要跟着钟粟,他对自己的使命非常清楚。
名义上说是来领导这些工匠,其实有柳大匠已经完全足够,如果工程还没有开始,他可能还需要考虑一下。
既然一切都准备妥当,无非就是按照图纸进行而已,自己在不在都影响不大。
倒是钟粟的安危重于一切,当时跟着钟粟回来的时候,秦长老除了明面上说,私下还叮嘱过。
墨家本来坚持习武,所以对这个世界更加警觉,他们更愿意把一切都预先考虑到。
现在钟粟是他们重要的合作对象,甚至是衣食父母,自然得时刻保证他的周全。
其
实秦先生还在心里有一丝幻想,钟粟若一朝看透了世间的功名利禄,是不是可以让他干一把巨子玩玩。
有这样一个能人当头儿,他们墨家一定会有发扬光大的一天。
之前的杨九间是错过了,但错过了朝阳,再也不能错过落日。
秦长老心里也清楚,想让钟粟来掌管墨家,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但心里一旦有了这样的期许,做起事情来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向这个方面靠。
瘦高个长老和路贲其实也隐约猜到了秦长老的想法,只是因为成功率太低,大家都心知肚明看破不说破。
在这样的情况下,路贲自然要全力保护钟粟的安全。
看到路贲的眼神,钟粟知道自己不答应也不行了。
带上路贲也好,上次是墨家的刻意考验,虽然说有惊无险,但胆小的绝对已经吓尿。
如果某一天真有一拨真的,或者出现一些意外,有路贲这样的人在,恐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去书院是去自己的地盘,也不需要什么准备,除了给苏东坡带上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