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可怕!
看着林知白逐渐成型的作品,渡边谦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水墨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传统的水墨画,可以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甚至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
只要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就可以了。
换言之,很多时候,他们就是故意在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很多人的水墨画,格外的扁平,根本就达不到那种“以神补形”的境界。
你要说他画的不像,他还会狡辩:
水墨画就是这样的啦,只有油画才会讲究焦点透视,讲究画的像不像……
实际上这是一种谬误。
光传神,不追求形似,这是顶尖的水墨画高手才能达到的境界。
水平一般的,最好还是要先从“画得像”入手,再慢慢追求自身的艺术表达。
而林知白的水墨画,就是画得很像的那种。
那刚刚说,新手才追求画得像,林知白这不是新手操作?
当然不是。
因为林知白的像,不是那种写实的像,准确形容他的画,应该是“形神兼备”!
既画得像,没有彻底脱离实际,又兼顾了艺术的表达!
落日,晚霞,山峰,河流,树木,在一种略显苍凉寂寥的氛围中,染上了冷色调的气质。
这种把控,让渡边谦赞叹!
不过顶级的大师,做到这一点,并不算特别夸张,比起这一点,更让渡边谦赞叹的,或者说让他直呼可怕的,其实是林知白对色彩的搭配!
比如画中的晚霞。
林知白的晚霞,是以红褐色铺大底,然后颜色由深到浅,一层层渐变下去,直到最后,终于变成梦幻一般的粉色。
“他到底调配了多少色彩?”
原则意义上讲,世界上有无数种颜色!
但只有学习绘画的人才知道,颜料一共就那么几十种。
你不可能用纯色绘画,那太过浮于表面,除非是纯粹的黑白水墨。
然而哪怕是黑白水磨,也是要分出多个层次的,更别说林知白选择的是彩墨风格,他的作品乍看上去颜色并没有格外丰富,似乎每一个点都恰到好处。
可渡边谦很清楚:
林知白为这幅画调配了无数种颜色!
这些颜色之所以肉眼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是因为林知白处理的很淡,他是想要做渲染的。
为了多一丝丝,几乎可以忽略的效果,他能够特意调出一种色彩来。
可见林知白的处理有多严谨!
而因为他调出的渲染色,每次都多出了一丝丝的效果,最后加在一起,竟然成就一种了谁也达不到的氛围感!
那种美感让人忍不住向往!
向往林知白那笔下的风景!
主持人忍不住赞叹道:“渡边谦老师没有说错,可怕!林知白老师的色彩调制和搭配,简直神一般可怕……”
他的画面里。
色彩极为丰富!
换一个人来,使用这么多色彩,出来的画作绝对一塌糊涂,甚至会给人一种画面很脏的感觉!
可林知白的画作,颜色搭配的完美,恰到好处!
同类比可以想象那些故意撞色的设计。
只有顶级高手才能够玩转彼此不搭的色彩,调和成和谐的统一!
不对。
渡边谦自问也是顶级高手,他可是一名货真价实的绘画大师,但他确定自己的调色远不如林知白!
尤其是看到林知白把骚粉色都运用的这么自如……
按理说这个颜色,不太契合水墨画,偏偏林知白大胆的用了,而且还是那句话:
和谐!
真特么和谐!
仿佛一切就本该是这样,荔山本该如此!
偏偏这种程度,还远没有到让林知白收手的程度,或者说效果才达到他预期的七成。
因此,绘画还在继续。
他要赋予这幅画真正的神韵。
因为有了神韵,鸟儿才能自由飞翔,花儿才能争相斗艳,这样的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
那什么是神韵?
这就涉及到艺术层面的理解了。
或者说这是林知白一种情感和感受的表达,很难具体描绘出来。
而无论是否可以用文字描绘,林知白的进度都没有耽搁,他的作品完成度越来越高。
八成!
九成!
十成!
当最后一笔如铁画银钩般落下,形成了荔山深处的瀑布景色。
整幅画,好像活了!
四溅的瀑布、风中飘荡的树叶、荷叶上的水珠、莲蓬里的莲子、鸳鸯下的涟漪,山脚下的村落,无不体现着勃勃生机……
轰!
主持人惊叫:“画龙点睛!”
渡边谦震惊起身,这就是完整的效果吗?
他无法形容自己此刻内心的感受,只感觉林知白今天这幅画,仿佛是教科书级的表演,他对色彩的运用,对细节的追求,对神韵的描绘,全都达到了细致入微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