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四回上 三方混战乱山东 一举入局破局面(1 / 3)

察合台在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里,脑筋最为简单、动作最为粗暴,自恃自己手下有横行天下的蒙古军团,进了山东之后,就定下了个“卷包烩”的战略——不管你是金国人、不管你是宋国人、不管你是什么山东红袄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通猛打,打死、打服为止!

红袄军长期以来能在山东地区同金国人较量的资本,主要就是红袄军自身比起正规军更加强大的机动性和作战的灵活性。然而等到他们面对机动性跟灵活性更远超于自己的蒙古骑兵时,红袄军的优势就一下子变成了劣势。

几仗打下来,红袄军不但折损了不少主力,更连之前辛苦打出来的地盘都丢失了。而这时原本蹲在几座坚固城池里当缩头乌龟的郭虾蟆,也忽然变得胆大起来,竟敢离开坚固的城防,主动向红袄军发起反击。

这个时候,休养生息已久的金军,战斗力肯定是要远远超出连续作战的红袄军的——只交锋了没几个回合,原先红袄军对山东几座城池的包围之势便顿时解开了。不过幸好郭虾蟆手下的兵马不多,况且还要防备蒙古大军这个真正的对手,因此倒也没敢派兵穷追猛打。

败退下来的红袄军,正在杨安儿打算休养生息,重新整顿军队的时候,前方却得到信息,说是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已从开封城中跑了出来,一路上整顿残兵败将,正向山东一带挺近,摆明了是要过来巩固山东一线的局面的。

原本守有余而攻不足的郭虾蟆,再加上完颜守绪,金军的实力瞬间得到了加强,山东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了。然而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刚刚败在蒙古人手下,一时半刻也不敢直接同察合台较量,却只是一味地攻打红袄军,遇到蒙古人却好像受了惊的兔子——掉头就跑。

这样一来二去的,在山东地面上,金军变成了只吃红袄军的挑食的小孩;蒙古人倒是不忌口,可想吃金军却找不到机会,只能拿红袄军来撒气;红袄军则成了被崩坏了大门牙的老山羊,谁也吃不下、谁也咬不动,只能任人宰割……

如此这般,三家之中实力最弱的红袄军,理所当然就成了蒙古人和金国人共同的目标,短短一个月间,红袄军同两方势力交手数十次,败多胜少,形势一下子变得无比危急。

于是为了应付这样的局面,红

袄军首领杨安儿同几个其他的头领商量下来,还是决定采用红袄军一向以来的老办法——化整为零、各自为战——先摆脱眼下攸关生死的局势再说。

于是红袄军残存的主力,分成南北两路各自行动。

其中,杨安儿和杨妙真率领核心主力,跳到南线试图趁着金国的力量还没完全恢复的档口,先站稳脚跟,并且伺机向淮河地区靠拢,以便寻求宋国的援助,甚至可以取得同柴安风青龙镇的联系,多少获得一些补给和资源,等缓过这口气再做下面的打算。

另一路则由李全率领,却是向北去对付蒙古人。倒也不妄想能够在正面战场战胜蒙古人,只求能够吸引蒙古大军的注意力,牵制住他们的行动,为南线杨安儿和杨妙真的行动提供掩护和支援。

李全的任务可谓是九死一生,但这也没办法,谁叫李全是后来投靠红袄军的外围势力呢?替主力当挡箭牌,不正是他们的命运和任务吗?

这样,红袄军的力量一分为二。而刘天雄作为杨妙真的亲信力量和嫡系人马,自然是要跟着一道南下同金国作战的。只不过,而刘天雄作为杨妙真手下的得力干将,更负担起了断后的重任,一旦碰到金国或是蒙古的追兵,他是要用血肉之躯来抵挡住敌人,为主力的转移赢得时间和空间的。

不过还好,刘天雄的运气还算不错,虽然整顿人马、收拾物资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毕竟没有等来金国人或者是蒙古人,却等来了相对友好的柴安风的力量,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造成红袄军现在仓皇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因为蒙古人战斗力极强、金国人又是志在必取,但也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在于作为头领的杨安儿目光短浅,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将来所面临的危险——在不具备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就贸然攻打金军主力,最终一败涂地。

刘天雄是个粗人,对杨安儿、杨妙真兄妹有极为忠诚,他是看不到这个根本原因的,可憋屈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

说到最后,刘天雄忍不住破口大骂:“娘的!金国人和蒙古人不是世仇吗?他们两帮人不去斗个你死我活,没事光来打我作甚?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一个个都跟约好了的似的,真是莫名其妙,老子就他妈是个陈年的老鸨子,也顶不住几个客人的车

轮大战啊!娘的!”

柴安风对于刘天雄这么个实诚汉子没有多大的敌意,看他这么一副郁闷的样子,便安慰道:“行了,你这七尺高的汉子怎么还这么小家子气?打仗嘛,本来就是这样,胜败乃兵家常事,也无非就是今天你赢了,我明天我赢了你而已。”

一旁的耶律楚材也帮腔道:“刘壮士,柴兄说的没错。山东一带,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家都想占便宜、不想吃亏,打成这么个稀烂的局面,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想着收拾人吗、东山再起,那才是正道。”

听了这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