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袁隗为首的士大夫,策略很明显。
你董卓想要在中枢通过废立皇帝树立自己的权威,那我们就要关东地区的地方上的实际掌控权。
董卓很爽快的答应了这次声势浩大的权利交换。
董卓的手目前还伸不到洛阳以东的中原大地,即便他现在拥兵超过七万,想要将影响力扩展到关东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关东地区并不是董卓的核心利益,只要士大夫集团保证在朝政上配合董卓,虎牢关以东的地区董卓完全可以拱手让出。
反正这些地方也不是自己的,慷他人之慨有什么不好的?
中原每个地区都有本地士大夫组成的豪强集团,即便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带领的,主要由汝南、颍川两地儒教世家组成的士大夫联盟,在关东大多数地区的控制力都严重不足。
本质上讲,这就是袁隗在看到洛阳城里确实不能和手握重兵的董卓正面争锋,无奈之下选择的下策。
通过大肆提拔汝南颍川两地出身的官员,以及袁家的门生故吏去做各地的太守国相,在地方上快速做大汝颍集团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这个策略的成功执行,后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你们这一批从朝廷空降过来的官员,直接坐到了地方上的一把手,那这些地方原来的一把手怎么想?盘踞在此地几十年的地方豪强怎么想?
这其中尤以兖州的矛盾最为复杂。
原兖州刺史是梁国人桥瑁,乃是东汉名臣桥玄的族子,也是天下闻名的清流名士,人家兖州刺史干的好好的,你非要让刘岱去兖州取而代之,回头就给桥瑁封了个东郡太守,那人家能愿意么?
结果就是桥瑁一开始就摆出了完全不合作的态度,反正兖州的治所就在东郡濮阳,桥瑁作为太守,拥兵封锁了濮阳城也很合理吧?
你刘岱无兵无权,有能耐你飞进城里履任。
历史上刘岱和桥瑁也是因为这件事闹的很不愉快,最后经人调停,桥瑁才勉强让出濮阳,然而两人的矛盾就此结下。
之后实力大增的刘岱联合济北相鲍信纵兵诛杀桥瑁,也宣告着关都反董联盟彻底宣告崩溃。
十月二十一日,刘岱被桥瑁所阻,向朝廷求援的信件被送到了袁隗处。
十月二十二日一早,章德殿内,尚书卢植提出由他率领军队支援刘岱,并调停二人矛盾的提案。
董卓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废立大事上,对于关东诸侯之间的小矛盾根本没放在心上,随即便要同意卢植的奏疏。
然而此时武将一列却有一人出班,朝着皇帝行礼之后,立刻出言反对:“卢尚书乃是国家栋梁,尚书台政务繁忙,一日不可无君,兖州些许癣疥之疾,何需卢尚书亲自领兵征讨?
如今太尉麾下良将百员,战甲万人,区区桥瑁作乱,便遣一校尉足以!”
董卓定睛一看,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是陆渊,便也立刻警觉起来。
这道士上朝也上过十几回了,那次不是蹲在朝臣里装傻睡觉?今天如此来劲反驳卢植,难道这帮士大夫集团不老实又要搞事?
卢植见到凉州集团有人出言反对,知道此事不能再推进了下去,于是说了两句客套话,便退回了座位。
实际上确实是袁隗私下请求卢植,希望他带兵去兖州调停刘岱和桥瑁的矛盾,并且最好在调停之后,顺便将士兵留给刘岱,以此增加刘岱在兖州的实力。
毕竟此时董卓肯定不会将凉州兵交给卢植率领,所以卢植能带出洛阳的只能是原本的洛阳禁军,这些军队无论是袁绍旧部还是袁术的旧部,都是新降董卓,带出去能留在兖州的几率很大。
然而卢植毕竟是幽州人,虽然同为士大夫,但他和皇甫嵩一样,和袁隗保持合作对抗董卓当然可以,但你要让他为了汝颍集团的利益冲锋陷阵,那可就不太行了。
毕竟范阳卢氏的初代家主,怎么可能能让你袁隗当枪使?
所以卢植的态度很明确,意见我提了,董卓同意我就去兖州,要是他不同意,我也不会为了你袁隗的要求坚持对抗。
董卓见卢植不吭声,便只好再问陆渊:“陆国师觉得,咱应该派和人去兖州啊?”
陆渊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离开洛阳的机会终于到了。
陆渊:“贫道不才,愿率两千天道军,即刻出发,征讨桥瑁。”
那边袁隗终于坐不住了,立刻出列阻止:“不可,万万不可!陆国师,你须知桥瑁也是朝廷命官,拥兵据城虽然不妥,但他却并没有反意,当以调停劝说为主,岂可轻起强兵征讨?”
陆渊装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冲着袁隗拱手施礼:“袁太傅此言,贫道醍醐灌顶。然调停劝说一事,贫道也很是擅长,此事董太尉和徐将军亦知晓。”
陆渊说自己曾今单骑如车骑军营说服徐荣投董卓,这事情不只是两个当事人清楚,朝廷上下官员无不关心局势,当然知道陆渊在董卓攫取权利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袁隗有些无话可说,董卓也有点摸不准陆渊的目的,于是只好留下了一句:“此事再议。”
便开始进行下一个议题。
朝会结束后,董卓立刻在太尉府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