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海湾。
气势磅礴的大明战舰列队在海面之上,其中最为雄壮的战舰,就是指挥舰,张伦在舰头,迎风而立,望着远处的大海。
“将军。”亲卫急急跑过来,“这是宁大家传来的。”
张伦立刻打开,目光扫过之后,面色大喜:“太好了,终于知道倭寇盘踞在什么位置了,传令下去,准备出发。”
“是!”亲卫领命去了。
张伦看着手中的信,那上面标识了倭寇的三处盘踞点,都是在海岛上。宁大家还在信中说,她已经与东瀛两个大名谈好了,先卖给他们军火。其中一个大名在九州岛给了她一块地盘,用来作为她在东瀛的立足点。
有了这块地,她就可以逐步蚕食东瀛。当然,一切都要稳扎稳打,先取得东瀛那些大名们的信任,这也不难,大名们需要军火需要各种物资,而她都能提供。
宁大家的商队,实力极为雄厚,她能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商贸往来,这些西洋人也做军火买卖。宁大家用丝绸换军火,十倍利润卖给东瀛的大名们。
“灭掉那些倭寇,在帮宁大家灭掉东南海域势力较大的海盗。”张伦自言自语,“那宁大家真就是这东方的海盗之王了。”
这时,亲卫过来禀报:“将军,都准备好了。”
张伦猛地挥手:“出发!这一次,用倭寇的血染红大海!”
……
京城。
三年一度的科举开考,这一次,考生超过五千,盛况空前。
贡院之外,人群熙熙攘攘,却秩序井然。考生们身着各色儒衫,头戴方巾,有的手持书卷,口中默念;有的闭目养神,调整心绪;更有相互鼓励。
朱祁镇立于贡院高楼之上,俯瞰着这一壮观景象,望着那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期待。科举兴盛,也是大明强盛的象征。
随着一声清脆的铜锣响,考试正式开始。考生们依次步入贡院,此时,阳光逐渐灿烂,照耀在贡院之上。
“希望这次术科能出几个人才。”朱祁镇叹道。
“陛下,术科的题目,你也参与了?”一旁的杨贵芳问。
朱祁镇一笑:“只是提了点建议,这专业的事当然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国子监召了几个荷兰人为老师,挺好,是个不错的开端,我们大明要大量引进人才。”
杨贵芳目光炽热,他想起了史书上的唐太宗,他的朝堂上就有各族的人才,而他的‘贞观之治’那是真正的盛世。
他心中暗想,跟随陛下,创造一个大明盛世,也就不枉此生了。
“回宫等结果吧。”朱祁镇挥手,“你去把徐有贞叫来,我们议一议各地春耕的事。”
“遵旨。”杨贵芳颔首。
朱祁镇站在楼上呆立了会儿,低声自言自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什么时候大明才会有此等气象!”
……
西北,敦煌城。
正统皇帝立在城楼上,军师邬行道立在他的身后,两人望着城外的大漠黄沙。
虽然大漠依旧保持着它那特有的雄浑与壮阔,但黄沙之间,已隐约透露出春天的信息。远处,稀疏的青草破土而出,近处,城郭边沿,几株早开的花,不畏风沙,鲜艳地绽放。
正统皇帝深吸一口带着泥土芬芳与花草香气的空气,一笑:“邬先生,又是一年开春了,此时的江南,该是鲜花烂漫了吧。”
“是啊。”邬行道一笑,眼神幽幽,回忆起年轻时候在江南的事。
正统皇帝苦笑一声:“哎,可惜啊,陕甘对进关西的盘查更严了,威远镖局的货也被没收了两次,现在,我们的物资路线断了。”
邬行道眉头皱起:“商会那边不给我们供货了,臣猜测,京城那边应该出现了变故。陛下先莫慌,君山会肯定会有消息传来。”
“朕不怕,关西如今基本被我们控制,也算是站稳了脚跟,有了基础。”正统皇帝皱眉,“朕担心京城的母后。”
邬行道一拜:“太后历经的事多了,她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正统皇帝缓缓点头,但眼中愁云满布。邬行道岔开了话题,道:“如今,我们要开始渗透蚕食陕甘,那刘定之是心腹大患,得把他除掉。”
“朕也是这般认为。”正统皇帝深吸一口气,“回去吧,我们找袁先生商议下,这方面,他擅长。”
邬行道颔首,跟在正统皇帝身后下楼。他来之前,也没想到皇帝身边会有两个高人,许彬擅长谋略,袁彬擅长情报。
并且,那袁彬武艺极高,训练了一支亲卫,不输锦衣卫。
……
西安,巡抚衙门。
巡抚刘定之正在看公文,锦衣卫镇抚使丁秀急急进来:“老刘,威远镖局最近有走货关西吗?”
“没有,年前大雪之后,就没有了。”刘定之皱眉,“你查出什么了?”
丁秀眼中杀机闪过:“我怀疑威远镖局的有些货,几经转手,到了敦煌。他们在暗中支持敦煌的伪帝。”
刘定之也没有大惊,只是疑惑:“我们查的严,应该没有什么禁品吧?”
丁秀凑近他,压低声音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