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恢复生产的过程(1 / 2)

说起来铁钱好像很不值钱的样子,然而那也得看放在哪儿说。

大宋民间商业发达,实际上很多时候,是钱不够用——甚至可以说,钱荒,一直是困扰大宋朝廷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铜钱做得越多,朝廷越亏本,印交子吧,大家也不傻,没几个人会用,倒是铁钱,因为铸造精美,本身也还有点价值,反而大部分百姓愿意用,甚至辽国、女真、高句丽、渤海这些国家,也都流通大宋的铁钱,毕竟就算是铁钱,他们自己也做不出来!

在一个严重缺钱的世界里,就算是铁钱,也不会有什么超发的问题。

你拿钱能买到东西就行了,这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铁钱作为等价物,也不是不行!

战乱后的恢复生产,总是最快的。

因为人在经过战乱之后,就会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所以不管是逃走的百姓,还是加入义军的青壮,在获得自己土地之后,那恢复生产的干劲,都比一般人要强得多。

一个个新的村子,也重新建设了起来。

建设得最快的,当然是皇庄,那些河北义军分散得到自己的土地之后,开始根据籍贯、宗族等分开驻扎,一个村子的人,基本上相互都认识,在组织生产方面,也会显得更容易一些。

而那些义军的首领,则摇身一变,变成了皇庄的庄头,这不是什么朝廷命官,却也算是太子赵谌府下的吏员了,不过他们也没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推你当庄头,是觉得你有本事,能带着大家一起捞好处,可不是让你来欺负大家的。

因为之前是逃避金人,所以集合在一起,被推举成首领的,基本上都是当地讲义气,有名声的那些人,就诸如水浒传里晁盖这样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在当了庄头之后,也知道自己的权力是来自哪里,如果做得不好,赵谌一句话就可以免了他们的职务。

所以这些人当了庄头后,反而往往比一般的官员更公正,更链接。

于是乎,没用两个月,这些皇庄的庄民们,一个个都觉得日子比以前好过了许多。

对太子的感激,也是更加的重。

摆明了的,这些庄头,都是什么人?

虽然都是他们推举出来的,也是太子毫不避嫌,直接就让他们当庄头,并且还给他们治理地方的权力!

没有这个权力,就凭这些庄头,在皇庄里管理也就算了,和外面打交道,哪来的底气?

毕竟整个河北西路,并不是只有皇庄的!

虽然皇庄占据了差不多河北西路一半的土地,然而其他地方,还是朝廷的官员在治理。

官员治理地方,权力最大的不就是收税?

可是因为是直属太子府的皇庄,所以各种税赋,都不用交了,到时候只用交皇庄一成租子,加上一成的田赋就行。

宋朝的农业生产已经很发达了,南方最好的水田,水稻产量可达到一亩五石,宋石大约等于一百五十市斤,也就是亩产七百五十斤!

当然,那是最好的水平,一般来说,粮食生产最发达的两浙路,平均亩产在两三石的样子,也就是三四百斤,北方水稻产量略少,两石上下,小麦产量更少一些,大约只有一石出头。

然而平均每户五十亩的田地,基本上都是水田旱田杂半,河北水利在宋代相当发达,四处基本上都有河流可以灌溉,所以水田的数量也不少,按照平均数量来算,二十五亩水田收成能到五十石,二十五亩旱田收成则能达到二十五石。

也就是说,一户三口,一年的粮食收入就是七十五石,扣掉要交的皇租和田赋,还能留下六十石,也就是九千斤稻谷和麦粒。

脱粒后,起码还有七八千斤的粮食,一般一个壮劳力一天想吃饱,得两斤粮食,怎么算,一家三口一年能吃饱的粮食,也就是两千斤的样子。

这样一算,每年的余粮,可就不得了啊!

虽然皇庄规定了,余粮只能卖给庄子,然后庄子交到各地的太子府,然而换来的钱,也可以购买生活必需品,还能攒下不少钱。

和之前忙碌一年,也就够吃饱比起来,那是幸福得多了。

在大宋当农民,其实相对来说还是很幸福的,北宋虽然各种杂税收得很高,可是基本上农民生活还过得去,就好比岳飞,他出身也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可是他却有能力读书和习武,这说明他家的条件,是供得起他脱产消耗的。

只不过和现在的生活比起来,那就很不一般了。

更何况今年是只能种一茬,然而到了明年,轮种起来,粮食的收获,会比今年大很多!

更何况,还有很多打工的机会。

太子在河北西路和河东路都逐步的开设了一些矿场,河北是铁矿,河东路是煤矿,虽然初期负责挖矿的都是之前的战俘,和金国的战争,前后被俘虏的不下两万,虽然很多女真俘虏被金国用金银赎走了,然而那些常胜军和旧辽军的士兵却没人管,赵谌干脆就让他们去开矿,用战俘开矿,那就简单多了,饿不死就行。

最累最危险的活战俘们去做,可是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农民们农闲的时候,就可以去做,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