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国家崛起与民族觉醒(偏理…(1 / 2)

法兰西1794 管杀不管填 1711 字 2个月前

可以肯定的是,“民族建构”属于1个政治上的中性词。当然,就像是谈及党派政治倾向1样,在所谓的中性两边,还有两个略带贬义或是绝对褒义的同义词,“民族发明”和“民族觉醒”。

依照西方史学家的观念,在公元14到18世纪期间,真正完成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建构”的国家仅有两个,1个是英国,另1个就是法国。

事实上,大英帝国的民族建构1直都并不怎么牢固,主要依靠海岛易守难攻的天然地理优势,以及庞大且强悍的海军舰队维系着。以至于在1个并不大的不列颠岛上,居然1直存在有3个独立的单元(族群),分别是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

英格兰属于北欧海盗和法兰克人的混血后代,而北部的苏格兰人和西部的威尔士人属于土著凯尔特人的后裔。

基于对自身民族的不认同,那些移民到北美殖民地的“乡下人”,毅然决然的摆脱了英王臣民的身份,选择了独立;

不仅如此,与不列颠岛咫尺之隔的爱尔兰岛,被英国殖民了几个世纪的爱尔兰人,依然在反抗英国人的统治。

反观法兰西,法国人可能算得上是欧洲最大的“杂种”(非贬义),但另1方面,法兰西内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是非常强大的。即便是日后的法国如何衰落,本土之上也没哪个地区闹过独立。

简单的说,法国最早的居民是高卢人,随着凯撒的高卢战记,这1片土地逐渐的罗马化(拉丁化)。数百年后,野蛮善战的日耳曼人(法兰克人)成功的入侵了法国,并成为统治者。

经过上千年的漫长演变之后,法国的北部形成了法兰西族,南方的普罗旺斯族。毫无疑问的,前者带有较明显的日耳曼痕迹,后者是较纯粹的拉丁-高卢人。

另1方面,在今天的法语里,普罗旺斯语在语言学上的另1个意思就是法语。最终,法国的两个族群在大革-命爆发之后,完成了法兰西民族的融合。

至于其他的欧洲列强,德意志的民族觉醒要等到1813年之后,也就是拿破仑战争的后期;而俄罗斯民族的觉醒需要“十2月党人”的起义,还有普希金用俄语书写诗歌,开创了俄国文学;至于意大利的民族觉醒,则是依靠“烧炭党”在黑暗中点燃了第1把火。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者区别敌我的方式之1,就是对之前法国国王的臣民提出了3点要求,即著名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只要接受这3点,你就可以脱离国王臣民的身份,并加入到法兰西民族自我统治的新共同体中来。

因此,这1时期的法兰西式的国民民族并没有从语言或者传统文化的角度来阐释民族,更多的是从观念的角度出发去打造1种全新的身份。因为“理性和自由,不会因为隔座山就不同”。

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号,法兰西民族可以进驻尼德兰地区,翻过比利牛斯山、渡过莱茵河、闯进布列塔尼森林……

正是由于国民民族只是从理性和观念出发塑造新的共同体,它造成了1种假象,只要承认(或者默认)3原则的人,都可以转变为“法兰西民族”,他的共同体边界可以无限拓展,而这也为日后的拿破仑帝国路线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

当然,这些历史常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本时空,等到安德鲁上台之后,他在不断修正另1时空的种种错误做法,包括坚持从法理上将法兰西共和国的疆域,永久的限定在莱茵河、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与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划定的范围内。

至于其他地区,进驻荷兰和瑞士,的确是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号;而在德意志、意大利,以及波兰等东欧地区,安德鲁表现更为理性与现实,他是在尊重当地历史,还有民俗民风的前提下,通过以输出“年幼君主”的方式,完成对占领区的有效控制。

不仅如此,从1795年开始,安德鲁和他下辖的法国中-央政-府,1直在延续、加强大革-命时期的做法,不仅在压制布列塔尼的独立性,还在3年前才正式加入法国大家庭的莱茵兰地区,不留余力的推广法语。

比如说,约瑟夫-富歇在担当莱茵兰总督期间,他曾向安德鲁做出承诺,“会根除那些威胁到新生民族国家安全的语言威胁,把任何1名拒绝学习法语的德意志青年,彻底地清除出莱茵兰,以便给那些居住在法国却不讲法语的人1个严重的警告。”

与此同时,已经接替奥什成为布列塔尼总督的布律纳将军,在南特召开的1次布列塔尼教育官员暨中小学校长的会议上,毫不隐瞒的对着台下的众人说:

“公民们,请务必牢记,你们被派到这里的唯1使命,就是消灭布列塔尼语……是的,为了法兰西民族的统1,法语必须是法国的唯1语言,所以布列塔尼语言必须消失,永久的消失!”

语言和文化同化的目的,在于增进人民之间的内聚力,创造人民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但是,仅有语言的1致性还是不够的。

现代国家在创造其民族性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另1个重要手段,是编撰1种与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相1致的“民族的”历史,求助于过去时代的合法性,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