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陛下,老臣等人已经根据先帝平身事迹选好了谥号……”
“乱而不损曰灵,故先帝的谥号为孝灵皇帝。”
也就是说汉灵帝刘宏时期,大汉帝国已经乱了,期间刘宏大部分时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
在位晚期又爆发了黄巾起义,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身为皇帝却不去积极治理。
但是还没有伤害到根本,所以谥号为“灵”。
刘辩听闻此言,眼中没有丝毫的意外,毕竟历史上刘宏就是被谥号为孝灵皇帝。
刘辩略带伤感地回道:“既然已经选好,那便引用即可,五日之后,便将朕的父皇下葬于文陵之中吧!”
底下的一名大臣立即拍马屁回道:“先帝平生最喜爱辞赋、书画、书法等,葬于文陵之内,最为恰当不过了。”
处理完了先帝刘宏的相关下葬之事后,刘辩话锋一转,平静地说道:
“诸位爱卿,朕打算在洛阳城内建造一座大汉的顶级学府,欲以此来招揽天下英才!助我大汉兴盛!尔等可有什么建议吗?”
廷尉田丰率先出列,拱手欣喜道:“陛下,此举甚好啊!昔日齐桓公于齐国都城临淄创办稷下学宫。
由此开创了战国时期国君礼贤下士、重视学术研究和培养人才的风气。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石!”
“哈哈哈!没错,朕的本意就是要打造一所类似于稷下学宫这样的学府,甚至是远超稷下学宫的学府!”刘辩回道。
接着又说道:“朕观如今大汉的学风不是很好啊!以儒家一家为尊,这样长期以往下去,我大汉学子们的思想便都要囚禁于儒家一家之言中,于江山社稷的发展、学术研究没有太大的益处啊!”
“所以,朕所创办的学府首先要明确的一点,那就是可以容纳百家之言,思想自由!”
“在这所学府之内,不仅仅有儒家的学说,还可以有墨家、农家、法家、名家、阴阳家这样的学说。”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兴盛百家学说,而且还可以丰富学子们的思想。”
刘辩将自己的内心想法畅快地说出来。
顿时引起文武百官的震动,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新皇呢?但他们没想到新皇第一把火点的就是教育!
这教育不仅停留于表面的教育,还关联到其他诸多方面。
例如选官,教育培养的不就是未来的官吏吗?
新皇这是打算自己培养人才官吏了呀!
再联想到前不久四世三公袁家一夜之间满门抄斩的事情后,百官内心骤然胆寒不已……
不过如今新皇威势滔天,还有哪一个不怕死的敢在这个时候冒出头来呢?
纷纷出言赞叹道:“陛下的提议简直是妙到了极点!!”
“是啊是啊!如此一来,我大汉的学子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啊!”
其中最高兴的莫过于蔡邕蔡中郎了,他平生致力于多门学术,精通于文学、数术、天文,还擅长音乐。
因此在听到陛下准备创建的学府具有容纳百家、思想自由的特点后,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满脸微红,笑呵呵的,直夸刘辩做得好。
心中还暗暗高兴,“看来自己真的找了个好女婿,不只是好女婿还是个明君!”
看着众人满口称赞,刘辩也是很高兴。
不过很快,他脸上的笑容就凝固了。
原来群臣中还是有人出言反对的,出言的是一个儒家老学究。
他抚摸着白花花的胡须,皱着眉头大声回道:
“陛下所说的创设学府自然是一件好事,可学府内怎能容纳百家之言呢?!”
“要知道武帝时期,董仲舒半圣耗费了大半辈子的心血,方才创设出一个独尊儒术的局面,使得天下学说以儒家为尊,天下思想以儒家为先!”
“今日如果陛下要促成学府一事的话,岂不是将董半圣的毕生心血给白白耗尽了!?”
“天下以儒学为尊,便可让天下思想归一,便于王朝统治!若是让百家学说流传于天下的话,百姓的思想和内心便会乱,民心一乱,于天下统一没有益处啊!”
“何况以最终结果来看,齐国的稷下学宫虽然学术思想自由,可最终却没能战胜秦国!而当时的秦国国内却是思想专制!呵呵,由此观之,思想一旦自由,于国无宜啊!”
“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啊!”
这名儒家老臣赫然是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儒郑玄,他朝着刘辩深深行一大礼。
刘辩知道郑玄乃是海内外儒家名师,在天下名士心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看着这位老臣出言反对,刘辩一时间有些犯难,更何况郑玄所言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齐国以稷下学宫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最终竟然仍不敌秦国,实在是匪夷所思。
当然看待此事,也不能够就这一点来看……
刘辩不由得将目光放置在了自己的心腹之人郭嘉和荀彧身上。
这时,郭嘉郭侍中有所感应,及时出列,他朝着刘辩行礼后,又对郑玄拱手,回道:
“郑公此言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