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天子任命,颜良来投(1 / 3)

卢植,精通兵法和谋略,乃汉末三大名将之一,满朝文武谁不敬佩?

现在让他护着殿下出征倒也不是不可以……

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太放心卢植了。

熹平四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

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乱。

后来,扬州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当时卢植还在九江郡担任太守,于是朝廷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

不久之后,卢植这个猛人直接率领旧部,挑选精壮之士入庐江郡,三下五除二将蛮族揍的逃回了山沟沟。

自此之后,在卢植担任庐江郡太守期间,蛮族鲜有再次入侵州郡县地。

可见他们是真的被卢植这个猛人给打怕了。

当时,朝野上下都因此而震动。

因为扬州屡次受南方的蛮族入侵,劫掠财物布帛和妇女等资源,对扬州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而自从卢植过去以后,扬州安定数年,直到卢植再被调入京师,才逐渐骚动起来。

卢植曾经的平叛经历,再加上他师从大儒马融,满朝文武无一不对其感到敬佩和放心的。

因此文武百官便不再多言,只是对着卢植细细叮嘱,一定要保护好殿下的安危。

即便不能平定反贼,也要保证殿下的安全。

刘宏见状,也安下心来,即刻下旨:

“拜卢植为北中郎将,统帅中央北军,北军中郎将刘辩为其副将,统帅北军五校,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顿时间,一道金色圣旨缓缓升起,圣旨四周隐约可见一条金色真龙虚影在半空中张牙舞爪。

“老臣卢植,遵旨!”

卢植跪拜行礼,面容虔诚,神色刚毅。

他也是两朝老臣了,生食汉禄,如今大汉有难,自当以身报效国家、君王。

“儿臣遵旨!”

刘辩亦是跪拜行礼,目光坚定,眼中充斥着少年的蓬勃朝气和对未来的期望之情。

刘宏派给卢植的中央北军,是朝廷的精锐之师,人数约有一万,皆是经受过严格训练和上过战场的精锐。

加上刘辩所统帅的北军五校,总数约有一万五千人马。

看起来不少了。

可是跟冀州的黄巾军相比,那还是小巫见大巫!

如今分布在冀州的黄巾军数量可是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的。

冀州是太平道的根基所在,他们在这里发展,在这里起义,信徒自然也是最多的。

根据情报来看,恐怕单单是冀州境内的黄巾军,数量就不会低于十万。

而且随着黄巾起义的声势越来越大,这个数字还会继续飙升猛涨。

毕竟天下活不下去的黎民百姓实在是太多了……造反至少还有一线生路……

想到这个问题,刘辩默默在心中记下,“日后必须要从根源解决问题,而不能浮于表面。”

即便后面平定了黄巾之乱,可若是解决不了导致东汉末年的根本问题,那日后还会有群雄逐鹿,中原混战的状况发生。

而说到导致东汉末年灭亡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是中央政治动荡,宦官外戚之祸乱。

第二,则是地方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农民没有活路,只能入山当匪,或是加入黄巾军。

第三,门阀士族结成党派,导致皇权削弱,不得不依靠门阀士族的力量。

第四,边疆问题严峻,异族屡屡侵犯大汉疆土。

只有解决了这四个根本问题,大汉方才能够再次复兴,甚至重回当初汉武帝时期的荣光。

这些问题,刘辩只能暂且记在脑海之中,等到平定了黄巾之乱,再想办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吧!

正在刘辩思绪之际,龙椅上的刘宏朝着卢植和刘辩温言的说道:

“北地贼军数量众多,朕,不望你们能够即刻攻破贼营,覆灭黄巾。”

“但必须要与之周旋,至少要将贼军抵御在司隶州门户之外,莫让贼军攻入司隶州内。”

“父皇放心,儿臣与老师定能御敌于外。”

“不过父皇,儿臣希望议郎曹操能来我军中,助儿臣平定冀州乱贼!”

刘辩一面拱手请求道,一面又将目光放在了朝堂中后方身着苍青色官服的曹操身上。

他对曹孟德这位未来的军事天才、乱世枭雄可是渴望许久了。

如今总算是抓住一个好机会,将之调入自己身边了。

实际上,刘辩对于曹操现阶段的内心特征还不是很明了。

也不知道他现在对于汉室的忠心究竟有多少。

虽说史书中说,曹操是在讨董联盟分崩离析之后,才彻底对汉室失去了信心,独自建立势力开启了征途霸业。

在此之前,一直心存汉室,为匡扶大汉而不断努力着。

可史书终究是史书,而人却是一种很复杂的生物。

支言片语,很难概括。

现在自己正处于历史之中,而且还是一个有别于历史的世界。

若是真的就全部照搬、信任史书上的话,那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