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赵将贾偃(2 / 2)

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1559 字 2023-02-18

了快一个时辰。这一千人并不带甲,只执小盾和手戟。后面的四批,各相距二十步下水,他们连盾都没有,全都执长戟或矛。 贾偃命令射箭。一百步的距离上,每人从各个方向射出了十支箭,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并没有减慢秦军前进的速度。贾偃见无机可乘,只得在秦军尚未上岸之前,率军撤离河岸。 过了河的秦军也不追赶,只是四面放出警戒,掩护大军过河。 三万秦军浩浩荡荡地过了河,又花了一个时辰。重新整好队,天又快黑了。 白起问手下的五大夫道:“汝道贾偃得夜渡河乎?” 五大夫道:“必不然也。夜渡河,身喂鱼鳖矣!” 白起哈哈大笑道:“吾欲其夜渡,其岂得不渡!”命令部队稍事休息,吃点干粟,补了水,就着昏暗的天光,启程出发了。 贾偃追上大队,部队已经行进到济水河边,但没有发现来接应的船。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贾偃的心头。他赶紧派出军使寻找。很快军使回报道,济黄交界处出现大量秦军,已经封锁了黄河入济的通道。将军但引军至黄河边乘船。 贾偃离开时,秦军前锋已经过了鸿沟,而自己的部队则在济水河边停留了不少时间,他已经没有时间思考其他对策,简单地咨询了一下诸将的意见,就下令沿济水而上。 前行二十余里,贾偃看到了济水中的形势:河对岸是秦军,约有万人;河这边是前来接应的赵军,不过二三千。两军隔河相对,各执弓弩。船只有沿着这边河岸行驶才是安全的,但凡进入河中间,必会遭到秦军猛烈的射击。且不说人员伤亡,就是弓弩的巨大的冲击力,也足以让小船在河中打转了。所以赵军只能把船停靠在济口旁的黄河岸边,才能避开秦军打击,控制住一个相对安全的渡口。 等贾偃赶到渡口时,天已经暗下来。贾偃放出警戒,自己和前来接应的将军商量渡河的事。 得知秦军就在身后,将军建议贾偃,必须杀退秦军,才能过河,否则必将伤亡惨重。贾偃自然知道,不过他看了看从昨夜直到现在未曾休息,一直处于紧张战斗状态的赵军,怎么也下不了作战的决心。他对将军道:“吾等自夜至今,未得稍息,苦斗竟日,兵皆疲惫。若以迎敌,恐难支也。” 将军道:“有船三百,每渡不过三千众。往返十次,乃得渡。时已黄昏,仅一渡耳。”贾偃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船只,心想也只能如此了。他命令伤员首先登船。待三百艘船坐满启航时,哨探来报,秦军已至十里之外。贾偃赶紧命后军做好战斗准备。自己在河边焦急地看着三百艘船缓缓向对岸划去,靠岸,卸下伤员,再划过来。贾偃要让第二批船员登船,将军道:“天已大黑,河上风急浪高,不可夜渡。” 贾偃道:“若不得渡,但与秦战矣。” 话犹未毕,后军就响起急促的鼓声。弓弦声、呐喊声阵阵传来。 由于赵军的阵地一侧靠着济水,秦军无法两翼包抄,但依然从左翼透了过来。贾偃无奈,只得派兵上去堵截。再对将军道:“将军且观,稍迟,则渡口尽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