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打算立一波军功(1 / 2)

当然,以林安现在的手段和旧社会的现状,几乎很难实现。

可人总归是要有梦想的,否则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可以想象,当大唐的子民们所使用的照明工具不再是蜡烛,而换成了电灯,那时候整个大唐别说是成为东方巨龙了,一统世界都不在话下。

难题在于电力需要相对应的基础设施的支持,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就好比林安造出了发电机,可以利用水力和煤炭来发电。

没有能使用的电器,这电发出来有何用?

难道拿来电人不成?

倘若只是做个电灯的话,林安倒是可以凭着脑海里那无数的知识勉强造得出来。

但其他的比较高级的电器那就束手无策了。

毕竟那些东西是需要用到一些十分精密的零件,虽说很小,却也涉及到了重工业。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所以林安的这个想法,目前只能是设想。

不过等到自己真正的成为大唐朝堂第一人的那天,倒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了。

到时候可以直接开矿,金属和能源什么的都不成问题。

那将会是大唐飞速发展的时代,可以直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发展过程。

为什么只有等到自己手握重权才能实现?

很简单。

古代人对于上层阶级有一种骨子里的畏惧。

一种他们从未听过,从未接触过,看不到成果的政策,如果是一个七品小官提出来的,大多数人都会不屑一顾。

倘若这道政令是从宰相的口中说出的,皇帝点头,老百姓只有乖乖的去执行,哪怕心有疑惑和抵触,也不敢表现出来。

想到这,林安无奈的叹了口气。

“算了,还是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踏踏实实的把官做好再说吧。”

除此之外,林安还动了另外一个心思,那就是没事的时候可以多研究一些兵法谋略。

虽说现在他是个文官,李世民长孙无忌等人对他都特别照顾。

现如今,自己的好大哥虞世南又成了国子监的一把手。

毫不夸张的说,今后林安在文官的系统里,一定可以混的风生水起,官职会一步步的往上升。

只要他不参与党派之争,不犯大错,就虞世南和长孙无忌,杜如晦这几位文官大佬都能保他官运亨通。

熬上几个年头,他必然会成为中上层官员。

可林安还是觉得太慢。

他一不是跟随李世民征战沙场的功勋之臣,又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这样历史性的事件。

文官即便是有政绩,那也需要很长时间才有机会。

如果能在文臣武将这两派之中全都立功的话,如此一来,政绩有了,军功也有了,那升官还不跟坐火箭似的?

毕竟在大唐初期,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有出头之日。

而想要加官进爵,最快,最稳的途径还是军功。

如果你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开疆扩土,大败敌军,那么你就极有可能会获得爵位的赏赐,一跃成为功勋贵族。

目前朝中这些肱股之臣,哪一个没有跟随李世民冲锋陷阵?哪个没有在战场上出谋划策?

就比如长孙无忌,曾经还亲临前线,参与过讨伐各路诸侯的战役。

无论是文官,武官还是贵族,这三方势力的高官,几乎都是有军功在身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军功,即便是成了大唐宰相,也不会有多少人真正的信服你。

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大唐周边那些小国将会一个个被征服。

到时候几乎不会爆发战争,那么想要捞军功几乎就没有机会了。

眼下,大唐即将要对突厥发动一场灭国之战,这可能是唯一一次机会了。

对于林安来说,下手越早越好,晚了就真没机会了。

按照之前他和李靖分析的结果,在贞观三年秋季之前,李世民必然会发动战争。

所以,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场大战,就快到了,而且这场仗还是十拿九稳的。

李世民刚当上皇帝的时候,突厥的实力要比大唐强,如果那时候双方爆发大战,大唐说不定就不复存在了。

可现在情况已经截然相反。

自从那次渭水之盟之后,李世民忍辱负重,满朝上下君臣一心,致力于增强国力。

不仅是皇帝带头节省开支,甚至就连朝中的官员都锐减到了不足六百人。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的国力得以飞速发展,仅仅几年的光景便反超了突厥。

反观突厥,自从渭水之盟后,内斗不断,国力一路下滑。

前不久不就有突利可汗来找李世民想要联手灭掉突厥大可汗吗?

最终还是林安分析利弊,让李世民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再加上突厥刚刚经历了一次百年难得一遇的寒潮,牛羊死伤无数,对于一个游牧民族来说,这无异于是沉重的打击。

所以到现在突厥都没缓过劲来,还在拆东墙补西墙。

敌弱我强,李世民若是不趁着这个时候出兵,那就是傻子。

倘若是再拖延一些时日,等突厥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