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恨不得把这地搬到皇宫去(1 / 2)

别的不说,就光这份高尚的品德,就不是一般人能学得来的。

什么叫做国之大士,这才是真正的有志之士。

看来自己真的是没看错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自己的兄弟,才能值得赢得自己的信任。

想着,李世民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发酸的双腿,然后冲林安竖起大拇指。

“林老弟,我真是对你心服口服,佩服的五体投地。你这样的人要是入朝为官了,百姓们指定能享福。”

对于李世民的称赞,林安欣然接受,甚至客气都没客气一句。

他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笑着说:“好了,现在我该跟你说最关键的一条,你一定要记住了。”

“老弟你请讲。”李世民做了个请的手势,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耐心的等着他讲下去。

林安背着手,围着那四四方方的地方转悠了一圈,接着开口解释道:“老李,这个粮食作物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这要是搞好了,是关乎到千家万户生机的大问题。”

“和满朝文武以及当今天子相比起来,对这种事更加关系的,其实是那些土里刨食的农民。”

“毕竟对于百姓们来说,如果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没个好收成的话,那一家吃喝都成问题了,是要死人的。”

李世民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他并不是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皇帝,事实上闲着没事他也经常到田间地头去走走去看看,不然也不会跑到林安这食肆里来了,更不可能认识这样的人才。

所谓民以食为天,没有什么事是比让老百姓吃饱饭更大的事情了。

在贞观年间,土地还没有被垄断在豪强劣绅的手中,基本上都在百姓自己的手里,百姓们都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所以林安的话说的很对,要是没有收获,这一大家子一年就完了。

见李世民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林安这才继续往下说:“所以,对于种地来说,百姓比我们更加关心收成。”

“可是现如今我们大唐的百姓,种植的粮食作物,一年到头来才能收获多少?”

“哪怕是收获的不多,但最起码还能让他们有口吃的不是吗?”

“你想想,若是让他们突然开始种植一种从未接触过,完全不认识的东西,他们能轻易答应吗?”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最后无奈的叹了口气。

“是啊,对于农民们来说,过上安稳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要是搞不好一年没收成,一家人吃什么?喝什么?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林安满脸赞许的点点头,“行,老李,你还算聪明点。”

“对于陌生的东西,一般人接受不了正常,更不要说老实巴交的农民了,他们不懂是因为没有看到收成。”

“到时候即便是有朝廷的法令在,他们也只会认为是朝廷的胡话,根本不会当回事。”

“如果农民打心眼里不想种的话,无论地方怎么推广,百姓即便表面上应承着,到头来也根本不会去好好种植,最后这个错,还会落在朝廷头上。”

听到这,李世民已经大概明白林安的意思了。

想了想,他试探性的问:“所以现在你在这种植,就是为了方便日后的推广?”

林安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好家伙,这老李都能知道推广这个词了?

不错,真不错,孺子可教啊。

他拿起铲子,翻了翻旁边的泥土,顿了顿才说:“不错,对于陌生的东西,尤其是关系到一家人吃喝的东西,百姓们肯定是不敢轻易种植的。”

“所以我打算先试着种植一年,把每天的变化记录下来,慢慢的就有经验了。”

“等到时候再装订成册,拿给各地的官府,让当官的去教他们种植,总比这些百姓摸着石头过河,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强的多吧?”

其实林安之所以要记录占城稻的成长过程,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农民快速了解。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靠着这个东西,查漏补缺,早日研究出杂交水稻。

当然了,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需要长久以往的积累。

听着林安的话,李世民再次对林安高看了几分。

这眼光是真的是长远,都已经考虑到许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李世民看来,等这些东西能推广下去,最起码也需要大半年了。

可现在林老弟还没入朝为官,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件事了,真的是太上心了。

想到这,李世民心里那叫一个惭愧。

自己这个皇帝当的,整个就一二傻子,还在考虑怎么种植的事情,人家就已经想着传授百姓种植经验了。

在心中感叹了片刻,他接着开始仔细琢磨林安刚才说的那番话,最后是不住的点头。

正如林安说的那样,要是真的能把这种植经验记录下来的话,那百姓们心里也就有底了。

只要是有胆大的带头种植,让别的百姓们见到好了,肯定就会有更多百姓跟着种植。

无论是对于百姓,还是对于大唐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一边想着,他就蹲了下来,不自觉的